近日,"LOCK&LOCK(樂扣樂扣)"等7款微波加熱的塑料飯盒析出塑化劑,三成塑料飯盒會"放毒"的消息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議。今天,香港消委會對IBTime中文網確認了這一消息,稱確實從樂扣樂扣塑料飯盒中檢出了塑化劑成份。
3月18日,中國香港消費者委員在其月刊上會發表一篇文章稱,測試了25款標注為可在微波爐中加熱使用的塑料飯盒,其中從7款樣本的盒蓋或盒身檢出塑化劑成分,包括樂扣樂扣(LOCK&LOCK)、JCJ等知名品牌上榜。
香港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委員許樹源在同一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微波爐塑膠飯盒的膠物料分為3種,即可承受140℃高溫的聚丙烯(PP)、耐熱至110℃的聚乙烯(PE)及90℃的聚苯乙烯(PS),建議消費者應選PP或PE製的較耐熱膠飯盒。他提醒,使用飯盒沒有一定期限,但若發現膠盒物料變硬或變黃,以及遇熱變形等,則應盡早更換。隨后,IBTime中文網致電香港消委會,對方表示月刊所載內容屬實,的確檢出塑化劑成份。
3月23日,中國樂扣樂扣在官網掛出聲明,認為這是被媒體轉載后的"錯誤報導",稱所用的原材料PP材質安全,未加入任何塑化劑,塑料產品定期檢測均符合國家標準,可以放心使用。此次香港消委會測試的樂扣樂扣的原產地越南,3年前已停止生產銷售,目前也而且塑化劑限量符合歐洲標準及中國國家標準。客服,并在通話的語音提示中重申"我們的產品符合世界標準",對方均否認添加塑化劑。
樂扣樂扣中國地區售后部負責人張先生對IBTimes中文網說:"這次香港抽查的樣本是樂扣樂扣(LOCK&LOCK)的易扣樂(EZLOCK)系里產品,原產地越南,3年前已經停止生產,目前不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香港消委會的抽查結果也’低于歐洲標準’。"在談到生產標準時,張先生特別申明,"樂扣樂扣的產品原料來自韓國,并嚴格以韓國的標準生產,同時產品也會定期送往中國相關部門檢測,并不存在添加塑化劑一說。"
據IBTimes中文網調查,復旦大學曾對49種塑料飲品中的塑化劑進行測定,雖然發現塑化劑,但都沒有超過中國規定的現值。
上海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研究員房勇對IBTimes中文網表示,"塑料制品都會有添加劑,可以用來增加透明度和柔韌度。目前中國塑料飯盒、礦泉水瓶等都普遍存在,正常使用不會照成傷害。但如果微波加熱超過了耐熱極限,也可能會釋放塑化劑。"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教授張明祖也表示:"加塑化劑主要是塑料成型的問題,為了加工出良好的外觀。塑化劑進入人體后會干擾內分泌,長期食用含塑化劑的食品,對肝臟造成損害。"
"是藥三分毒,有毒的并不,一定有害,塑化劑的關鍵關鍵問題在于是否添加超量。度的問題把握好了,只要不長期大量的攝入,對健康不會有影響。從食品安全角度看,之前曝光的白酒行業也非人為添加,只是中國沒有成文的行業標準。"上海師范大學食品專業專家郭教授對IBTimes中文網說。
食品專家提醒,大多數塑料制品的保質期一般在三到五年左右,如果使用頻繁,加熱時最好打開蓋子,一到兩年更換一次。含油分或糖分高食物的食物加熱時有可能會超過飯盒本身的耐溫度,建議改用玻璃或陶瓷器皿。對于首次使用的塑料飯盒,消費者應先用清潔劑洗干凈,以避免刮花塑料盒,釋放出不明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