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化纖是一家生產經營粘膠纖維產品的化工企業。2013年底,公司發布了非公開增發預案,擬募集總額不超過6億元投向年產2萬噸超柔軟差別化氨綸纖維。預計建成達產后年均新增收入7.58億元,年均新增毛利1.68億元。
可是,這個募投項目能實現預期效益嗎?
行業周期令募投項目生變
這并不是新鄉化纖近年來第一次進行非公開增發。2010年公司通過非公開增發進行年產4萬噸高濕模量粘膠短纖維項目的建設,當時預計項目達產后每年新增銷售收入6.15億元,銷售毛利達1.2億元。但募投后,粘膠短纖維價格就出現了大幅下跌,僅2011年4季度粘膠短纖維平均價格就相比1季度跌幅近38%。而表1也顯示,新鄉化纖的近幾年粘膠短纖維毛利潤率非常低,甚至為負值。
有了前車之鑒,新鄉化纖將募投項目圈定在已擴建的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原本公司計劃2012年通過增發募投1.2萬噸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卻因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而不得不暫時撤回了增發申請。2013年底,公司重將募投方案定為年產2萬噸超柔軟連續聚合差別化氨綸纖維生產上。這兩次方案,生產工藝環節均提到采用第四代連續聚合干法紡絲的生產工藝,生產建設周期均為18個月,項目生產所需原料也相同,略有差異的只是在生產的產品細分規格上。
氨綸行業屬于產能過剩的行業之一。雖然隨著庫存下降,氨綸行業景氣度目前有所回升,年初時氨綸龍頭華峰氨綸也發布了增發預案“擬投年產6萬噸的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但圖1顯示,隨著開工率的提高以及新項目的陸續投產,氨綸行業月產量在未來將迎來新一輪的產能釋放。與此同時,氨綸纖維行業下游的紡織業產成品存貨也在增加中。隨著來年諸多募投產能的釋放,意味著未來市場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有券商報告雖然預計氨綸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至2015年,但考慮到此次新鄉化纖募投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周期為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設想該項目在2015年達產后,氨綸行業目前的景氣度還能否存在則存有一定變數,屆時會不會又要出現2010年募投的高濕模量粘膠短纖維項目失敗的結局呢?而年均新增毛利16855.29萬元的美好預期恐又將成泡影了。
合并報表營業收入存疑
其實,募投項目前景問題并不是新鄉化纖惟一的疑問,根據公司2013年半年度報,母子公司之間的合并抵銷情況也令人生疑。
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需納入合并報表的僅全資子公司新疆白鷺纖維有限公司一家。根據報告期母子公司及合并報表營業收入與利潤情況分析,正常的情況下,合并報表中的營業收入應當等于其母公司的營業收入。而在新鄉化纖2013半年報中,公司明確注明新疆白鷺纖維有限公司正處于建設期,沒有營業收入。對于一個正在建設期的公司既然沒有發生營業收入,顯然就不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進行了銷售。那么為何有會有與母公司產生合并抵銷的情況?只有一種可能,子公司向母公司進行了采購,而前文所述,其子公司正處于建設期,一個正在建設期的公司為什么不是直接對外采購,而是要向母公司進行采購呢?這個疑點或許值得我們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