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李建梅, 王樹源, 徐志康*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杭州 玉泉 310027, E-mail:xuzk@ipsm.zju.edu.cn)
膜蒸餾是八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膜技術,它是用多孔疏水膜將處于不同溫度下的液體或溶液分開、較高溫度側溶液中易揮發的物質呈氣態透過膜進入另一側、然后冷凝的過程。膜蒸餾具有能常壓低溫操作、可利用廢熱、適用小規模淡化和濃縮等一系列優點,可被用于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方面。在此,我們嘗試將膜蒸餾技術應用于中藥提取液的濃縮。
本實驗主要使用聚丙烯(PP)中空纖維微孔膜,采用真空膜蒸餾的方法,對新鮮的益母草汁及赤芍的煎煮液進行了濃縮。流程簡圖1如下:
實驗研究了水通量隨膜蒸餾過程參數的變化,并對不同的膜材料進行了比較,對不同溫度下的中藥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及截留率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
(1) 水通量隨溫度呈類似直線增長;在一定流速范圍內,隨中藥提取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真空度越大,膜裝填密度越小,水通量越大。
(2) 聚乙烯(PE)比聚丙烯(PP)膜的水通量大,這主要歸因于兩種膜材料的孔隙率及孔徑不同,如圖2。
(3) 不同溫度下,益母草的有效成分水蘇堿的保留率在80%以上,赤芍的有效成分芍藥甙的保留率在90%以上,如表1。餾出液中無有效成分,因此有效成分的截留率為100%。
根據實驗發現,用真空膜蒸餾法對中藥提取液進行濃縮,可以得到較高的水通量,有效成分保留率及截留率高,膜的污染情況比微濾及超濾法輕。
參考文獻
1. Kevin W. Lawson, Douglas R. Lloyd, J. Membr. Sci., 124 (1997) 1-25
2. L.Martínez-Díez, M.I. Vázquez-González, J. Membr. Sci, 173 (2000) 225-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