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
2008-10-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綠色熒光豬
綠熒光基因魚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包括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在內的3名科學家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熒光蛋白。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熒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
■三人同行
除了錢永健,分享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還有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他們因發現和改造綠色熒光蛋白而獲獎,將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獎金。
這3人對綠色熒光蛋白能享有今日的“尊榮”都不可或缺。首先發現綠色熒光蛋白的是生于1928年的下村。1962年他從生活在美國西海岸近海的一種水母身上分離出了綠色熒光蛋白。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公報中說,在上世紀90年代,沙爾菲指出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特性在生物示蹤方面有極高價值,錢永健則為理解綠色熒光蛋白怎么發光作出了貢獻。
由于綠色熒光蛋白用紫外線一照就發出鮮艷綠光,研究人員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插入動物、細菌或其他細胞的遺傳信息之中,讓其隨著這些需要跟蹤的細胞復制,可“照亮”不斷長大的癌癥腫瘤、跟蹤阿爾茨海默氏癥對大腦造成的損害、觀察有害細菌的生長,或是探究老鼠胚胎中的胰腺如何產生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
打個比方,綠色熒光蛋白就仿佛是伊拉克戰爭中跟隨美軍做“嵌入”式報道的記者,讓旁觀生物學反應的研究人員像在電視旁追蹤戰爭進程的觀眾一般,通過“現場直播”了解事件進展。綠色熒光蛋白基因也因此被歸入“報道基因”范疇。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報將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和改造與顯微鏡的發明相提并論:“綠色熒光蛋白在過去的10年中成為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引路明燈……成為當代生物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24-10-09
-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23-10-04
-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