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和智能服裝概念的興起,智能纖維和織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智能變色纖維作為智能纖維的重要分支,在可穿戴顯示、視覺傳感和自適應偽裝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王宏志教授帶領團隊人員,依托東華大學在纖維材料方向的學科與技術優勢,利用電致變色、電熱致變色及結構色原理,長期致力于實現纖維織物色彩的智能變化,搭建智能變色纖維的連續化加工平臺,希望推動智能變色纖維在國家戰略特需與時尚創意兩個方面的應用。近期,王宏志教授團隊利用多級多孔結構,制備了具有雙導電通路的可拉伸導電纖維,通過導電纖維優異的電加熱特性,獲得了可拉伸電熱致變色纖維。該纖維可完美地植入到織物中進行多種圖案的編織,并實現多種顏色變化,在可穿戴顯示、自適應偽裝等智能服裝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項研究成果以題為“Stretchable electrothermochromic fibers based on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s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dual-pathways”發表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
圖1. 可拉伸電熱致變色纖維結構及導電機理示意圖
通過相轉換法,在聚氨酯(PU)基體中構建了一維導電碳納米管(CNTs)網絡的多級多孔結構。通過在微孔表面沉積銀納米顆粒(AgNPs),使可拉伸導電纖維內形成AgNPs和CNTs的導電雙通路,從而有效提高了纖維的電導率和電熱性能,保證了電子的正常傳輸,有效避免了纖維在拉伸狀態下電導率的急劇衰減。導電纖維在60%應變下進行1000次拉伸/釋放循環,纖維電阻僅增加了1.5倍。此外,通過連續的濕法紡絲方法可制備長達幾米的可拉伸導電纖維,有效提高了其服用實用性,為變色纖維的大規模制備奠定了基礎。
圖2. 可拉伸電熱致變色纖維在不同應變和電壓下的變色性能
涂覆熱致變色涂層后,所制備的電熱致變色纖維可通過不同應變/電壓兩種模式實現纖維顏色的可逆変化。纖維在30%應變或5.2 V電壓下可實現紅色到藍色的轉變,在60%應變或7 V電壓下完全轉變為白色。在人體持續接觸的安全電壓下(24 V),可實現2米長電熱致變色纖維的顏色可逆変化。此外,可拉伸電熱致變色纖維可完美地植入到織物中進行圖案的編織,顯示出其在智能服裝領域廣闊應用前景。
原文鏈接:https://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Ms/doi/10.1007/s40843-020-1404-y?slug=fulltext
- 東南大學管英士教授課題組 ACS Nano:橡膠態可拉伸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2025-05-11
- 廈大廖新勤 AFM 后又發 AM : 章魚觸手啟發的邊緣智能觸摸意圖識別的傳感器內自適應積分 2025-05-03
- 武大陳朝吉/余樂、武工大諶偉民 AFM:鐵-纖維素羧基配位化學耦合多功能聚合物凝膠電解質助力耐受極端環境水系鋅離子電池 2025-04-16
- 南京大學王偉教授、王暉副教授團隊 Nano Lett.:光解耦單聚苯胺納米實體的電致變色動力學及原位形態演化 2025-01-16
- 清華大學張如范教授一周連發兩篇《Adv. Funct. Mater.》:最新研究進展 2024-12-06
- 院士領銜!西北工業大學/北京大學孟鴻教授團隊 Nat. Commun.:黑色電致變色材料的設計合成方案用于汽車全景天窗 2024-10-03
- 東華大學武培怡/孫勝童團隊《Adv. Mater.》:應變電阻不敏感的離子導電纖維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