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面部的顳下頜關節、膝關節等多個關節都可發病,其發病機制和進展與關節摩擦密切相關。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的常規臨床治療存在藥物劑量大、使用率低、停留時間短、胃腸道副作用大等問題。關節腔內潤滑補償是另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減少關節磨損來緩解骨關節炎癥狀并改善關節功能。然而,現有的透明質酸等商品化潤滑劑在實際應用中存在酶降解引起的體內穩定性欠佳與關節運動引起的剪切稀化等問題,導致關節潤滑失效,從而引發軟骨進一步退化和骨關節炎加重。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來克服上述問題,同時實現有效的抗炎效果和穩定的潤滑功能。
圖1 納米滑雪板MoS2-PDMPC-DS的制備以及治療骨關節炎的機理示意圖
圖2 不同實驗條件下的潤滑性能和潤滑機制示意圖
圖3 MoS2-PDMPC-DS治療大鼠膝關節骨關節炎。(a)X線顯示關節間隙;(b)Micro-CT顯示骨質破壞與骨贅形成;(c)膝關節組織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炎癥因子表達;(b)膝關節組織番紅-固綠染色顯示軟骨基質成分。
總結:本研究將固-液復合潤滑的概念應用于骨關節炎的治療,成功合成了一種近紅外光響應的仿生“納米滑雪板”MoS2-PDMPC-DS,發揮長效抗炎和潤滑的雙重功能。利用聚合物PDMPC對MoS2納米片進行改性,在其表面形成水化層,提高了MoS2納米片的穩定性,賦予納米片固相和液相潤滑的雙重性能。此外,將DS負載到MoS2納米片上,在NIR照射下釋放藥物,發揮抗炎作用。作為一種新型的光響應固-液復合潤滑“納米滑雪板”,MoS2-PDMPC-DS具有遠程藥物控釋、長期穩定性和有效抗炎活性等特點,在治療顳下頜及其他骨關節炎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潛力。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022043, 51972003)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08189
- 川大微粘控加工團隊《Nano Lett.》:受春蠶吐絲啟發的微粘控即時紡絲技術 2022-12-01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吳天準研究員團隊高效制備智能柔性神經電極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13
- 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Science子刊報道新型超親水仿生“隱形”材料 2019-06-21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謝婧副研究員、大連理工孫文研究員 AFM:一種具有pH響應性和軟骨滲透能力的超分子納米顆粒治療骨關節炎 2025-04-30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ACS Nano》:螺旋藻外泌體水凝膠用于骨關節炎治療 2025-02-25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通過體內靶向Foxo3基因編輯調控軟骨細胞線粒體自噬以緩解骨關節炎進展 2025-01-24
- 四川大學孫勇/華西口腔韓向龍 ACS Nano:光熱驅動的殼聚糖修飾二硫化鉬納米片構建可注射共組裝凝膠治療感染性傷口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