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重大關鍵工程技術前瞻
2010-06-10 來源:科學時報
未來網絡發展構想
近年來,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IP網絡存在的可擴展性、完全性等問題給未來網絡的發展帶來的瓶頸不容忽視。
首先,IP網絡的可擴展性問題給網絡技術發展帶來兩大弊端,一是域間路由收斂變慢,網絡穩定性下降;二是網絡設備成本增加。
其次是IP網絡的安全性問題。據統計,由于網絡安全問題(惡意攻擊、病毒等),全球每年造成的損失約1800億元。現有IP協議安全性差,源接入地址不真實,源數據難標識和驗證;目前互聯網的安全不是一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基本處于被動狀態。
三是IP網絡的不可控、不可管、無法保證實時業務的QoS。現在的IP網絡不能測試,不能感知網絡實時狀態,路由器間不能交換網絡實時狀態信息;IP網的開放最短路徑,OSPF算法只根據網絡的靜態拓撲結構數據進行,即沒有流量工程及沒有操作維護管理和資源管理功能。
四是目前供電散熱方面的開支已成為IP網絡運營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互聯網耗電量約占全球總量的5.4%,美國互聯網耗電量約占其總電量的9.3%,中國約占4.3%。節能降耗已成為運營商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而網絡通信行業已不僅是一個高科技行業,也是一個高耗能行業。高效節能網絡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生活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針對互聯網的問題,許多發達國家都針對未來網絡這個領域開展研究。例如,美國啟動“FIND”計劃,即對未來的互聯網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總共有50多項研究項目,歷時5年多時間。另外,它還建立了一個國家級的試驗驗證測試平臺,50多個研究項目的科學家都要在這個試驗平臺上進行驗證。目前,歐洲、日本都是按照這種思路,以國家的行為在開展對話。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盡管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比較嚴重的缺陷,如對未來網絡的構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互聯網的發展僅僅是基于現有互聯網的改造。其次,零散而非系統的研究成果缺乏一套完整的試驗驗證環境和創新環境。
我國需要集中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力量,對未來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力爭有較大突破。同時,要建立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國家級、能夠實驗驗證未來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各種創新成果的實驗平臺。
我國未來互聯網發展目標是:第一階段,從2011年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間,計劃、部署、實施國家未來網絡領域核心技術的重大攻關項目,著力突破若干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籌建未來網絡實驗平臺,部分成果達到產業化水平,如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第二階段,從2016年到2020年,即“十三五”期間,建立完善未來網絡實驗平臺,并開展實驗驗證工作。
第三階段,從2021年到2030年,即“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將未來網絡關鍵技術和設備逐步完善并應用到現網之中,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