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提升高教質量的切入點究竟在哪里
2011-03-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研究生培養要面向需要
盛連喜: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表示,要調整優化研究生招生結構,大幅增加專業學位招生比例。我認為方向是對的,但是擔心一擁而上。專業碩士應該適度增加,有條件的、國家急需的專業可以多擴一些。
王祖溫:目前,我國專業學位教育正處于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們要抓住機遇,采取措施,積極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較快地發展。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和轉型時期,職業分化愈來愈細,職業種類愈來愈多,技術含量愈來愈高,社會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財經、教育、農業等專業領域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專業學位教育所具有的職業性、復合性、應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漸地為社會各界所認識,其吸引力正在逐漸增加。因此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規模必須相應有較大的發展。
葛曉音:清華取消博士生導師評聘制度,讓副教授也有機會成為博導。這很正常,海外都是如此,不要說副教授,只要學術水平夠,助理教授都可以帶博士生;教授不帶博士,由副教授、助理教授帶博士的情況也是挺多的。我們原來把博士生導師想得太神秘。應該說,這是清華在向國際化靠攏。如果向更多高校推廣這種做法,需要注意,不要把“外來和尚念的經”給念歪了。
不必擔心這種做法會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學生自主選擇導師,會從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研究興趣等多方面來考慮。
鐘秉林: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是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我國碩士生入學考試除英語與政治科目實行全國統考外,部分專業課也為全國統考。從實踐情況看,這不利于研究生培養單位選拔適合專業需要的、具有學術潛力的學生,不利于高校研究生教育辦出特色,更誘發了本科教育的“應試化”傾向,影響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實際上,國家可以取消部分碩士生專業課全國統考,調整研究生基準學制,將學術型碩士的基準學制調整為兩年,并相應降低碩士生培養規格和要求,將博士生學制調整為4至5年,基準學制定為4年。同時,政府和學校可以提高研究生獎助學金發放標準,建立嚴格的研究生淘汰機制,此外,明確學位授予權屬于高校的自主權范疇。允許學位授予單位在政府已經簽署的有關國家間學位互認協議框架下自主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國家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實行單一學位證書制度,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時間與精力投入不足,學風浮躁,是影響和制約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必須建立更加有效的研究生激勵和淘汰機制,下大力氣予以解決。一是政府和學校要采取多種辦法,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獎助學金發放標準,使得博士生平均獎助學金除學費外能夠達到碩士畢業生工作平均年薪的水平,碩士生平均獎助學金除學費外能夠達到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水平;二是繼續改革研究生獎學金發放辦法,建立動態的、激勵性強的標準體系以及操作性強的評定辦法,激發研究生的學習動力;三是建立嚴格的基于標準的研究生淘汰機制,尤其要引導高校在嚴格中期篩選和學位論文答辯這兩個環節上嚴格把關,改變目前我國高校研究生淘汰率過低的現象。從國際經驗看,沒有淘汰的研究生教育絕不會是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直接影響到學風建設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例如,發達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博士生淘汰率在30%~70%之間,而我國各培養單位每年淘汰的研究生基本上是個位數,兩者之間的反差極大。政府和社會應支持實行嚴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多方合作,做好淘汰研究生的就業安置和心理疏導工作,努力在研究生中間培育一種奮發努力、嚴謹求真和勇于創新的優良學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