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魚龍混雜亟待治理
2012-12-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已是大勢所趨 魚龍混雜亟待治理
中外合作辦學為什么會這樣熱?教育界人士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要求人才具備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成為中外大學面臨的嚴峻挑戰。2005年,韓國LG公司打算在中國擴張業務,卻難以招到真正了解中國的國際化人才,不得不在公司內部成立大學培養“中國專家”。
在高水平大學建設過程中,中國的大學急于通過加強與國外大學的合作,提升自身水平。一個巴掌拍不響。中外合作辦學之所以迅速升溫,是因為海外大學也有合作的需求,他們并非為錢而來,而是希望借助國際合作,提升自身實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高校。正如美國教育專家所說,著名高校杜克大學之所以進軍中國,是因為“杜克大學希望借助國際化進程,彌補在本土難以打敗哈佛大學的遺憾。”
合作辦學不只是兩所大學的“簡單相加”,而是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過程。然而,有的高校卻把合作辦學的“經”念歪了,巨大的需求催生了“本土留學”的教育市場,也使部分教育機構產生了“大干快上”的沖動,在辦學中一哄而起,以次充好,夸大宣傳,甚至不管外方辦學的質量和水平,為了利益盲目合作。今年初,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被曝光,自2002年以來,該校陸續與中國19所高校簽訂校際交流協議——“全球通道項目”交流計劃,以頒發雙學位或去迪斯尼公司實習為招牌,通過校際交流形式吸引中國學生。學生赴美后根本無須完成學業,就能拿到該校頒發的文憑。對于這樣的“文憑工廠”,與之合作的中國高校確有失察之責。
在目前的中外合作辦學中,辦學層次較低、項目重復設置現象比較嚴重,比如,辦學成本相對低廉的商科等學科比較集中,學科分布不夠合理;由于監管滯后,一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招生、收費、頒發證書等方面違反國家規定;有些項目的收費標準未經當地物價部門批準;有些學校“先上車后補票”,尚未取得辦學資格就先開始辦班。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聲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教育部批準的本科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名單 2016-07-14
- 評論:中外合作辦學能扭轉“教育逆差”嗎 2013-07-05
- 教育部公布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名單 20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