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結構精確的聚合物需要發現聚合過程中產生缺陷的真實原因,并由此設計合適的精確的可控合成方法。針對金屬Cr(Jacobsen催化劑)催化羰基硫(COS)與環氧丙烷共聚的體系,通過設計對比實驗、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結合高分辨核磁氫譜和基質輔助時間飛行質譜等手段,揭示了環氧丙烷和COS在(salen)CrCl/PPNCl催化共聚過程中產生結構“缺陷”的原因:由于向水的鏈轉移反應,導致了“氧-硫交換”現象,隨著端基脫羧的過程,產生了巰基,隨機由鏈轉移參與了共聚,由此生成了二硫代碳酸酯結構3;同時產生的Cr-OH鍵引發產生的仲羥基的在引發也產生“缺陷”4。因此,利用醇、硫醇作為鏈轉移劑,可以有效消除這些“缺陷”。而當以水為鏈轉移劑時,共聚得到了兩端皆為仲羥基的聚單硫代碳酸酯,由酯化反應引入溴端基,再經ATRP方法成功在兩端引入聚苯乙烯鏈段,得到結構明確且單分散的ABA三嵌段共聚物。為合成基于聚單硫代碳酸酯的功能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Macromolecules,2017, 50, 8426?8437,
題目為“Mechanistic Study of Regio-Defects in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Carbonyl Sulfide Catalyzed by (Salen)CrX Complex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