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加工業的興旺帶動了對聚烯烴樹脂的需求,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的聚烯烴工業開始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聚烯烴消費國,聚烯烴消費量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15%以上。預計今后5年中,世界聚烯烴工業仍將保持一定的增幅,其中PP以優良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將成為五大合成樹脂中增長最快的品種。到2005年,世界PE的生產能力將達到7400萬噸,其中我國所占的比例將提高到8.2%;PP的全球生產能力將達到4644萬噸,我國所占的比例將提高到11.7%。
猛增產能難補供需缺口。自1995年始,我國的PE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在“九五”期間,我國的PE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幾乎所有的裝置都突破了其設計的生產能力。國內PE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公司,中石化PE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2%,中石油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33%,而其他企業的產量只占全國產量的5%。從聚烯烴產品的結構來看,薄膜級和共聚級產品的產量在不斷增加。同PE一樣,PP的生產也集中在兩大集團公司。中石化PP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9%,中石油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5%,而其他企業的產量只占6%。
預計到2005年,我國對聚烯烴的需求量將以9%或更高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中LDPE的增長速度會因為LLDPE的高速增長而略高于HDPE。我國LDPE的生產能力將達到423.7萬噸,而需求將達到603萬噸,缺口為237萬噸;HDPE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85.3萬噸,需求為358萬噸,供需缺口為231萬噸。到2010年,我國PE的生產能力將達到774萬噸。而需求將達1460萬噸,供需缺口為686萬噸。
結構性過剩和短缺并存。聚烯烴在我國應用十分廣泛。就PE而言,薄膜是PE最大的用戶,約消耗LDPE的80%。目前,由于國內農用膜市場已接近飽和,再加上LLDPE的大量使用,使得LDPE的需求量有所減少,增幅將有下降的趨勢。而LLDPE將憑借其優良的加工性能逐漸滲透到其他PE的應用領域,包括薄膜、模塑、管材和電線電纜。HDPE由于中空、管材和注塑制品的快速發展,在今后幾年仍將保持快速的增長,其中中空制品在國內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就PP而言,在編織制品、BOPP、注塑制品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PP消費方面,今后的幾年拉絲料的用量增幅將呈下降趨勢,而BOPP、CPP、丙綸纖維、共聚注塑料的需求將快速增長。
據業內人士分析,預計到2005年,我國PP消費總量將達到835萬噸,2010年將達到1280萬噸。并且到2005年,國產PP產品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但目前存在的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其中結構性過剩產品是以拉絲料為主的通用型產品,而結構性短缺的產品是共聚注塑料、高速BOPP專用料、CPP、管板材等專用料。
共聚注塑料市場缺口最大。隨著下游塑料加工工業的迅速發展,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增長很快,PP的新用途也在不斷開發,PP專用料市場發展空間很大。在今后的幾年里,國內PP的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需求增長率約為9%~10%。
在消費結構方面,拉絲料市場將轉向飽和,編織制品所占比例將有所下降,專用料市場的供需缺口大幅擴大;注塑制品中由于電子產品和透明PP的需求旺盛,對PP共聚制品的需求量增長迅速,供需缺口仍在擴大,共聚注塑料已成為供需缺口最大的品種;BOPP薄膜料和CPP薄膜料因包裝業的發展而快速發展,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纖維料因土工材料和無紡布的發展而獲得了新的市場機遇,需求增長較快,供需缺口也呈擴大的趨勢。此外,PP管材料和PP高透明料將成為市場發展的熱點。
中國巨大的市場為亞洲和中東等國家的聚烯烴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在未來的幾年里,這些國家的過剩產品將不斷進入我國。并且,在未來的幾年里,隨著國內各聚烯烴企業改建的完成和合資企業的竣工投產,國內聚烯烴的產量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國內各聚烯烴生產企業需不斷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開發能適合不同要求、不同加工條件的高性能樹脂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