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石化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09-2-9 10:23:17 來源:慧聰網
關鍵詞:石化 煤制油 煤經甲醇制低碳烯烴
金融危機將使我國石油、石化產品需求增速下降。一是成品油需求增速將顯著下降。據國家發改委的最新統計數據,2008年1—8月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5.8%,9月則下降為8.7%,預計2009年國內成品油表觀需求將僅增長5%,顯著低于2008年12%的增幅預期。2009年國內煉油能力將增加4000萬噸/年以上,需求下降將導致煉油裝置開工率下降。二是由于石化產品下游行業產品出口受阻,導致石化產品需求放緩。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08年和2009年五大通用合成樹脂表觀需求增幅將分別為3.0%和5.3%,明顯低于2007年的9.7%和2006年的8.5%;合成橡膠的毛利與2007年相比已大幅減少,預計2009年合成橡膠需求增幅僅3.0%;紡織行業遭到重創,合纖及合纖原料需求萎縮。2008年上半年腈綸需求同比下降20.8%,滌綸需求同比降低近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隨著亞太地區特別是中東烯烴和聚烯烴產能快速增長,世界需求增長下滑,促使石化工業呈現景氣周期高峰后的下行趨勢。總之,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石油、石化產品需求下降、價格大幅下滑,我國石化工業將面臨世界經濟減速和石化景氣期呈下行趨勢的雙重壓力。4.5國內石化產品生產能力快速增長,2010年部分產品將供過于求伴隨'十一五'煉化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國內石化產品的產能迅速增長。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預計2010年國內汽油和煤油供需基本平衡,柴油略有過剩。
在石化產品方面,預計2010年聚氯乙烯的自給率將接近100%,聚丙烯與聚苯乙烯的自給率均達到80%左右,對二甲苯、PTA、乙二醇及己內酰胺的產能增速將遠高于需求增速,供需缺口縮小,部分產品將出現過剩,主要包括聚氯乙烯、聚酯、滌綸與錦綸等。加之中東低成本產品的大量涌人,國內石化品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
4.5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產品結構亟待升級
近年來,雖然石化工業加快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工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石化生產的能耗、物耗、'三廢'排放與生產成本及產品對市場的應變能力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我國石化產品結構單一,初級石化產品比重較高,產品的差異化和功能化程度較低,致使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石化產品需大量進口。例如,我國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和聚苯醚等工程樹脂的進口依存度超過85%。而我國已建和在建的大型石化項目仍未擺脫初級大宗石化產品比重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少的問題,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須加快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石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的步伐,以適應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5、促進我國石化工業持續有效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5.1制定積極的鼓勵政策,擴大石油資源基礎
石油是石化工業的源頭。建議國家制定積極的鼓勵政策,引導石油石化企業充分利用高油價為尋找深層及深海石油、動用以往認為缺乏經濟性的油藏、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創造的機會,加大國內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同時,鼓勵石油石化企業積極到國外取得油氣資源,擴大石油資源基礎。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