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頻向中國民企示意 海外尋油難跨政策門檻
2009-10-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關鍵詞:民營油企 美國石油
當眾多國內民營石油企業仍在為自己在兩大國有石油公司“夾縫”中尋找生存發展空間之時,美國石油界近來卻頻頻向中國石油企業伸出“橄欖枝”,一些國內民營油企也紛紛響應,再經過媒體不斷熱炒,好像美國真成了國內民營油企的海外天堂。事實真的如此嗎?在10月24日于遼寧盤錦召開的2009年中國民營石油化工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記者采訪了一些民營油企的老板,得到的回答卻是望梅止渴者多,身體力行者少。
美能源業向中國民企頻示意
在2009全球華商石油發展論壇上,美國得克薩斯州政府經濟部亞太地區主任James表示“非常歡迎中國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美國能源領域,共同開發美國豐富的油氣資源。”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背后卻隱藏了重大的政治和經濟背景。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周勇剛介紹,長期以來,出于長遠戰略和環境保護等多種因素的考量,美國一直禁止開發近海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
在“高油價”時代以及大選年特殊政治背景下,這項國策被打破。據了解,去年7月,美國前總統布什解除了近海石油開采的禁令。緊接著,美國參議院也相繼通過了解除相關禁采令的法案。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著美國石油戰略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標志著美國石油戰略從高度依賴進口,轉向進口和自產并重。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月美國新總統奧巴馬上臺后,加快推進這一新政的實施。在宣布其政府能源部門官員提名的新聞發布會上,奧巴馬宣稱“將對海上石油開采納入一項規模更大的能源計劃持開放態度”。
由于被禁止開采的地區很多都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石油開發新地段,美國的石油大亨們一直都在垂青這些地區的開采權。據了解,解除了近海石油開采的行政禁令后,大量的石油開采資金迅速轉向這些風險更大、回報也更豐厚的新地區。
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美國大量的陸基產油井將會出現資金短缺。據統計,美國本土現有大約50萬口產油井,且大多屬于“邊際”井,主要集中于得克薩斯州陸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亞州、懷俄明州等。
據James披露,美國歷經百年石油開采后,目前仍能維持近4億噸年產量主要依靠低產油田支撐。由于石油開采資金正把目標轉向新的石油開發區,因此這些老的產油井正不得不降低價格來吸引海外資金。
當下,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使得美國國內備受沉重打擊,迫切期待海外資本重振本土經濟,這無疑為經濟持續向好的中國提供了一個拓展的巨大空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