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潤滑油看成品油市場化之路
2009-1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潤滑油 成品油市場化改革
1992年至今,國產潤滑油在市場化道路上行走了17年。這17年的潤滑油市場變化,可以用“風生水起、跌宕起伏”來概括。目前,成品油市場化改革進入到關鍵時期,循著潤滑油的市場發展之路,或許能為成品油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整合:國產品牌發力
潤滑油就在我們身邊。4S店、換油中心、加油站便利店都可以看到潤滑油的身影。然而,改革開放之初,百姓認識潤滑油更多的是從喜力、殼牌等國外品牌開始。
1992年,中國潤滑油業務對外開放。國外石油公司借其品牌潤滑油相繼進入中國潤滑油市場。這些跨國公司旗下的潤滑油公司不僅銷售產品,也投資建廠,形成了約75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并且每年銷售進口成品潤滑油10萬噸左右。國外品牌一度占有80%左右的國內高端車用潤滑油市場。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突出強勢品牌,攥拳出擊,這也是國內企業欠缺的地方。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石化曾嘗試“火炬”計劃,試圖通過內部“六統一”增強品牌實力,整頓中低產品市場,但收效不大。
中國石油借鑒“火炬”熄滅的經驗,從組織結構調整入手,著眼于先解決利益主體統一,再實現業務集中統一,于2000年成立了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整合第一步:將十幾個品牌初步整合為飛天、七星、大慶三個品牌;第二步:將這三個品牌整合為一個全新品牌——昆侖系列,全力打造。
中國石化也重組潤滑油業務,成立了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重組,給跨國潤滑油公司一個市場資源大整合的強烈信號。
營銷:直通高端市場
在品牌推廣上,“昆侖”曾揮灑下許多大手筆。
贊助南極科考與中國汽車越野錦標賽,昆侖產品的質量得到了鐵的驗證;從南極冰蓋的低溫極限,到戈壁荒漠的高溫極限,昆侖經受了“冰”與“火”的考驗。
獨家冠名雅典奧運會金牌榜,與全球觀眾共賞雅典風云;贊助“神五”發射,與全球華人共享中華民族的光榮與夢想;成為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第一標,利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平臺,推廣“昆侖”品牌,不斷提升昆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品牌競爭意識的提升,標志著中國潤滑油企業不斷向中高檔潤滑油市場挺進。
隨著消費者對潤滑油高品質的認知,汽車高端用油成為潤滑油市場最大的盈利點,高端市場已經成為很多潤滑油公司致力開拓的對象。
目前,昆侖、長城借助本土品牌的優勢,在中國潤滑油市場上擁有了60%的市場份額,且發展勢頭迅猛。“昆侖”得到了寶馬、奔馳、沃爾沃、西門子等世界頂級汽車或發動機品牌的認可,成為國內包括一汽、力帆等知名公司的合作伙伴。“長城”也在多家汽車、重工企業簽下OEM合同。
通過實施品牌戰略,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國產潤滑油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由20%上升到40%。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