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市耗資5000多萬新建一年半的漢中門大橋,被市民發現有40多根欄桿裂開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訴后,施工單位竟連夜用膠水將裂口糊上了,中央電視臺對此也作了報道,漢中門橋被網友戲稱“橋粘粘”,一時間成為議論焦點。
漢中門橋欄桿為何開裂?是天災還是人禍?昨天下午4點,南京市建委組織了媒體通氣會,對漢中門橋改造工程欄桿立柱開裂質量問題情況進行通報,并表示”橋梁主體結構完好,無安全隱患”。記者隨后上網發現,今年6月份“橋粘粘”剛剛獲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事件回顧 欄桿出現裂縫,施工單位用膠粘
本月,有市民發現,橫跨秦淮河的漢中門大橋“有點不對勁”,南側的幾十根欄桿都出現裂紋,有的裂縫能放進手掌,并且裂得很規則,他們擔心是橋梁受力的結構出現問題,于是向媒體報料,希望相關部門立即調查。
媒體監督后,引起了監管部門重視。工作人員表示,現場察看后,有40多根護欄出現了裂縫,將與橋梁維護單位聯系,并稱,“在沒調查清楚原因前,也不敢武斷下結論就是質量出問題,導致結構損壞,也有可能是熱脹冷縮等原因造成”。之后,南京市建委出面,表示將嚴查。隨后市民發現,施工單位曾經用膠水想把裂縫“糊”起來,結果這種做法遭致了市民的反感。
此事曝光后,網民稱漢中門橋為“橋粘粘”,并評價說“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極。此事也引起了外地媒體關注,《南方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均進行了報道。
建委通報 漢中門橋欄桿共55處裂縫
昨天下午4點,南京市建委召開了媒體通氣會,對漢中門橋改造工程欄桿立柱開裂質量問題情況通報。
據悉,漢中門橋改造工程由代建單位南京建設工程項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建設,中鐵十五局集團施工,南京第一建設事務所監理,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橋梁設計時采用花崗巖欄桿,全橋共計110榀。工程造價3559萬元,其中欄桿造價92萬元。工程于2006年11月開工,2008年6月30日通車運行,2008年11月18日竣工驗收,2009年2月26日移交管養。其中北橋欄桿安裝時間為2007年9月,南橋欄桿安裝時間為2008年6月。
南京市建委副主任鄒建平介紹,早在媒體曝光前,市政部門已經發現了問題,并責成施工單位整改,沒料想,施工單位竟然想出了“膠粘”的歪招!他說,12月4日下午市政監督人員發現漢中門橋改造工程欄桿立柱存在局部裂縫問題后,責成相關單位組織調查,施工單位擅自采用建筑膠進行處理。12月8日、9日媒體對此進行了連續報道。市建委、市政公用局高度重視此事,立即組織市政監督站等相關單位和專家趕赴現場查勘、調查,并召開專家會議,分析欄桿立柱產生開裂的原因,討論欄桿修復方案。
通過現場調查與勘查,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部分欄桿立柱根部開裂,二是西北側引道橋臺部位欄桿脫榫。經初步統計,南側人行道欄桿開裂情況較為嚴重,主橋人行道39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北側引橋有11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紋,北側主橋人行道5根欄桿立柱根部出現斜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