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原[2009]664號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工業主管部門,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武鋼集團、中鋁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黃金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中材集團: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2009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的通知》(發改地區[2009]819號)的相關要求,我部組織擬訂了《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國家開發銀行。
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方案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原材料工業在中部六省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為貫徹落實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鞏固和提升原材料工業基地地位,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特提出本方案。方案實施期為2010-2011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中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發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業已成為中部地區的支柱產業。2008年,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增加值超過8000億元,占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形成了一批實力比較雄厚、布局比較合理、優勢比較突出的原材料工業基地。
——優勢明顯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中部地區鋁礬土、銅、銻、鎂、鎢、稀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已形成與資源優勢相匹配的產業基地。2008年中部地區十種有色金屬產量1053.5萬噸,占全國的41.8%。稀有金屬和銅、鋁、鉛、鋅、鎂等冶煉和加工工業在全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獨具特色的鋼鐵工業基地。鋼鐵是中部地區各省的支柱產業,總體規模較大。2008年粗鋼產量10835萬噸,占全國的21.7%。鋼鐵產品門類比較齊全,滿足全國需求,部分產品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硅鋼、不銹鋼、球墨鑄管、高速車輪輪轂等產品優勢突出。
——基礎較好的化學工業基地。中部地區煤、鹽、磷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化學工業體系比較完整,化肥、農藥及煤化工優勢明顯,石油化工、鹽化工、氟化工、磷化工等行業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和技術基礎。2008年化肥、農藥、甲醇、硫酸、焦化等產品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4.9%、29.3%、26.8%、28.9%和39.7%。
——快速發展的建材工業基地。中部地區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建材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水泥、玻璃及深加工、建筑陶瓷、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等門類較為齊全、技術裝備比較先進的建材工業體系。2008年中部地區水泥產量占全國25.5%,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過7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玻璃深加工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