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那些關系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囤積產品,待價而沽的行為甚至將導致整個實體經濟的運轉失靈,對此我們應該遣責。
因此,我們將只關注合理囤積存貨的公司。但是,不同行業也應區別看待。那些以所囤積原材料為核心價值衡量基礎的公司,如資源、礦產等行業,它們對原材料的“囤積”幾乎不存在成本,并對于公司價值提升有非常確定的意義。這些公司,我們認為它們的囤積存貨屬于一貫行為,而不能體現出在原材料價格周期波動中的經營策略優勢。
我們調查的是那些在原材料低價時合理囤積、并以提升產品毛利率為目的的公司。
原材料的采購,過于頻繁將導致因采購次數過高產生的采購費用上升,但其好處是降低了存貨儲存成本,并加速了存貨流通,降低了存貨對資金的占用;而加大單次存貨采購能降低采購費用,但卻會導致儲存成本的上升。因此,公司對原材料的采購一般會根據生產需要,保持在一個適量并相對穩定的采購量。
我們所認為的合理囤積,在于這些公司看到了原材料價格處在相對低位,并將迎來上升的大趨勢,從而加大原材料的采購量。并且,低位囤積原材料給公司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將抵消因此增加的庫存成本。
化工原料“囤”起來
化工原料方面,今年以來,我國化工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國內化工產品價格指數已經較最低點反彈了42%,受此影響,化工原材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有機化工原料價格有大幅反彈,如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價格上漲了85%,精對苯二甲酸價格上漲80%,甲苯價格上漲了36%,苯乙烯價格上漲72%,等等。
原材料價格大幅反彈的行業還包括紡織、化纖等,棉花價格反彈了26%,長絲切片價格則大幅反彈了63%。
因此,這些價格有明顯回升的工業原材料具有了囤的價值,公司在其低價時大量買入,將使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原材料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從而提高毛利率。
相反地,那些價格未有低位反彈甚至持續下跌的原材料,則不具備囤的價值,如大部分無機化工原材料,鹽酸、硫酸、氯化鉀、硫酸鉀等原料價格今年以來一直未有上漲,反而處于持續的下跌趨勢之中;再如,煤炭價格在去年下半年以來也沒有出現下跌回升的走勢。因此,這些原材料并不具備囤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