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隨著成品油調價的時間窗口再次來臨,有關石油的話題再次引人關注。
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在8月初曾發出警告說,隨著世界上多數主要油田已過產油高峰期,未來5年全球可能面臨災難性的能源供應危機,并影響經濟復蘇。
比羅尓指出,世界范圍的原油消耗速度已經超過了之前的預期,石油峰值出現時間至少提前10年到來。
事實上,石油峰值、石油危機、后石油時代等話題,近年來在業界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日前,就相關問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張抗、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馮連勇。
“全球已經進入了后石油時代”?
“目前,全球已經進入了后石油時代。”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馮連勇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明確表示,“后石油時代的來臨時間遠比我們想象得早,它對全球經濟、政治、軍事,以及各國農業、采掘業、制造業等生產部門和人類生活都會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汽車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世界能源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實際上,盡管人類很早就發現并利用石油,而真正的“石油時代”始自1859年美國人愛得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出的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然而,石油時代還能持續多少年,目前在石油時代處于什么時期,后石油時代是否已經來臨,是眾多學者及世界極為關注的問題。而關于后石油時代的含義,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并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和描述。
對此,馮連勇表示,一般來說,可以從生物學、供需、峰值論等角度綜合給出“后石油時代”的含義。
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事物一般要經歷孕育、生長、強壯、衰老和死亡的生命過程,某個油區或油田的石油勘探開發等一系列的生產過程也是如此,一旦經歷由強轉衰的過程和“衰老”、“死亡”兩個生命階段即可定義為后石油時代。
其次,從供需角度來講,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石油的需求迅猛增加,而產量卻沒有因技術、投資而有大的增長,供需缺口逐漸加大、矛盾凸顯,又暫時沒有新能源來彌補這個缺口,此時人類就是處在后石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