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三角范圍將包括山東省的東營市、濱州市全部及濰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煙臺市部分地區,共19個縣,陸地面積2。65萬平方公里,約占山東全省面積的六分之一,但濟南和青島不在范圍之內。
《規劃》對“黃三角”的定位是: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根據預計,該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到2015年將達到9300億元,預期2020年達到15000億元。
作為黃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命脈之一,石化產業成為了黃三角的重要支柱產業。
1月17日,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黃三角有近1000萬人口,GDP是4000多億元,石油化工、鹽化工、裝備制造業等產業在省內乃至全國占有重要位置,其進一步發展對全國這些產業的帶動和總量的膨脹、質量的提高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黃三角的開發對山東的地煉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上述中化工人士稱,“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拉動對成品油和化工原材料產品的需求。”
劉愛英此前曾表示,隨著汽車的普及,對于成品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目前山東省的成品油次年需求量已經達到2000萬噸。
良好的發展前景也提升了業界對于山東地煉企業的估值。
劉心田指出,“近段時間來,山東地煉的開工率一直在50%以上。和以前相比,地煉企業如果要出售股權,將能賣出更好的價錢。”
中石油搶籌
據了解,韓國綜合排名位居第二位的SK集團早在2007年就對山東地煉低調探營,欲以山東為據點進一步開拓中國能源市場,并通過直接投資或參股形式與山東民營油企合作,借以收購山東地方煉油廠、油庫、碼頭、加油站,進而入駐中國油品市場。
與韓國SK的低調相比,比肩埃克森美孚、殼牌、BP的道達爾則更顯得明朗一些,其欲牽手東明石化共建500萬噸級別的煉油項目,深挖中國“油渠”的消息早已在業界盛傳。
據了解,在中石油的強勢介入下,道達爾與東明石化的合作已經名存實亡。
一個多月前,就在黃三角發展規劃剛剛獲批之后,中石油山東輸油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而中石油和東明石化合資興建的日照—東明原油管道工程也正式開工。
按照規劃,日照—東明原油管道輸送的是從日照港進口的中東原油,其一期工程年輸油量1000萬噸,計劃于2011年6月30日具備投產條件,二期工程年輸量將達2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