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加坡燃料油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北京中期)
二、 基本面簡況及需關注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在全球中的所占的分量也越來越大,中國股市及商品市場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也在擴大,中國商品市場的率先反彈也令全球的商品市場受到提振,雖然中國仍沒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但是其影響已經舉足輕重,“中國需求”已經成為了眾多商品市場上的一個重要的炒作因素。
2009年全球的煉油利潤處在歷史的地位,這打壓了煉廠的生產積極性,全球的煉廠開工率普遍不高,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這也使得燃料油的供應被動減少,正如我們在第一部分:國際原油篇中提到的,美國的煉廠開工率在2009年基本維持在80~85%之間波動,2009年大部分時間的開工率低于2008年,也是近5年比較低的水平,比過去5年的開工率平均低5個百分點,這里除了美國原油需求不力之外,煉廠本身積極性不高也是一個原因。煉廠的開工率低導致包括燃料油在內的各種油品供應均有所下降。
2009年亞洲燃料油的需求形勢總體較好,來自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需求相對較為穩定,新加坡船供燃料油的需求成為亞洲燃料油市場的需求亮點。據新加坡海事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前10個月新加坡的船供燃料油市場的銷售總量為3032萬噸,同比增長3.4%,隨著新加坡船供燃料油市場的擴大,新加坡的燃料油庫存水平比2008年有所提高。
1、燃料油庫存狀況
總體上講,在2009年,新加坡燃料油的庫存呈增加態勢,年初時不到1500萬噸,而到年底時則超過了2200萬噸,這也在一定程度山顯示了需求的有所減弱。另外,輕質餾分油及中質餾分油的庫存則略有增長。
這里輕質餾份油包括汽油和石腦油。中質餾分油包括航空燃料、煤油和柴油。重質燃料油(渣油)包括高含硫和低含硫燃料油、低硫含蠟渣油和直餾常壓渣油。渣油不包括瀝青。
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的庫存在2009年則有明顯的增加,在危機以前,基本維持在10萬噸附近,2008年底開始持續增加,至2009年7月份,最高點接近50萬噸,此后有所下降,但截至2009年底,總量依然維持在4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