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召開“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第四次部門聯合信息發布會。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后三年停止審批或備案新建或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傳統煤化工項目,今后三年原則上不再安排現代煤化工新的試點項目。
傳統煤化工產業出現結構性過剩
傳統煤化工在我國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主要產品產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全國焦炭的產能利用率在80%左右,電石約68%,甲醇53.6%,今年甲醇受進口劇增的沖擊影響,開工率進一步下滑到44%以下。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焦炭新增產能3000萬噸左右;目前全國在建電石項目31個、產能700萬噸;甲醇項目25個、產能860萬噸,這些項目全部投運后,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李寧寧分析,煤化工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煤多油少氣貧的資源稟賦,傳統煤化工的技術裝備和產品市場都比較成熟,投資又相對較低,易成為追求增長的熱點;二是國際油價波動起伏、總體上升,替代石油產品的技術有所突破,為占領制高點和圈占煤礦資源,有的地區有煤礦資源,但是要帶來項目,煤礦才給你,有的為了拿到礦就提出要項目,圈占煤礦資源,現代煤化工頗受投資者的追逐;三是市場信息失真不暢,對市場全球化、化工產品波谷周期化的認識不清,隨波逐流,追求短期效益;四是片面追求增長速度,熱衷于鋪攤子、上項目,全面招商引資,一味地追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李寧寧透露,今后三年停止審批或備案新建或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傳統煤化工項目。
現代煤化工還處示范階段
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態勢有過熱傾向。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規劃的煤制油項目總規模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共250億立方米。上述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
“目前現代煤化工還處在示范階段,大部分項目正在建設中,尚未形成產業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袁隆華在會上說,目前部分煤炭資源產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不顧生態環境、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現代煤化工工藝技術仍處于示范階段的現實,不注重能源轉化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能效評價,對煤化工產品市場及競爭力等分析不足,存在急于進行產業化項目建設的態勢,盲目規劃布局了大規模的現代煤化工項目。
李寧寧認為,現代煤化工不具備大規模建設的條件。第一個制約因素是,現代煤化工在工程技術方面受到一些限制;它的副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二氧化碳捕集能力、二氧化碳處理現在還沒有好的方式,這些技術也處在工業示范和研發階段。現代煤化工排放相對較高,其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比較突出。
第二個制約因素是現代煤化工的投資強度比較大,煤制烯烴是石油路線制烯烴投資的兩倍以上。現在一個示范項目投資約190億元,同樣投資,石油路線應該能生產100多萬噸烯烴,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芳烴、碳八、碳九的產品,所以煤制烯烴的投資巨大,經濟效益就要受到一定影響,它的風險也很大。
第三個制約因素是現代煤化工是高耗水的行業,現在示范工程的這幾個項目,只要上到一定規模,每個工程年耗水在2000-3000萬噸。實現情況是,煤資源集中在中西部,中西部都是比較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特別匱乏。
第四個制約因素是現代煤化工消耗煤炭比較多,要靠近煤資源地來建設這些項目。但是產品主要市場在東部沿海地區,產銷區域分割使得產品運輸壓力較大,化工產品都是液體、氣體,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質,遠距離運輸存在安全隱患。
李寧寧強調,在諸多矛盾和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國家要有秩序發展現代煤化工,需要從各方面統籌規劃,控制亂布點,根據承載能力,合理地規劃布局現代煤化工項目。今后三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試點項目,這幾年要把現代煤化工的幾個示范項目搞好,從工程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各方面綜合全面評價再逐步考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