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周其鳳新年致辭:因愛方知有責,有愛才能擔當
2010-01-06 來源:北京大學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
2009年就要過去了,這不平凡的一年必將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候,我謹代表學校,向工作在教學科研和醫療衛生戰線上的老師和同志們,向在管理服務崗位上勤勉工作的廣大干部職工,向世界各地的校友和關心、支持北大的各界朋友,向最可愛的同學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2009年,我們共同慶祝新中國60周年華誕,有3000多名北大師生參加了群眾游行和廣場聯歡,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難,不怕苦不怕累,表現出了我們北大人的精氣神,我和全校的師生,看到“我的中國心”方陣走過來的時候,都感到萬分激動,由衷地為你們而驕傲!
2009年,我們共同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五四運動發祥于北大,五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傳統之中。在重溫五四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中,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所有北大青年奮發成才、矢志報國。
2009年,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全校師生形成了“服務國家戰略,堅持科學發展,加快推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步伐”的基本共識,明確了“力爭在國家和社會的支持下率先跨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戰略目標,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在教育教學方面,2009年,我校又有11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總數達到84門,在全國高校首屈一指;在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我校16項成果獲獎,拿到了獲獎總數全國高校第一的好成績;這一年,我校又有3名教師被評為國家教學名師,使得我校國家教學名師達到15位。他們分別是陸儉明、丘維聲、吳思誠、祝學光、姜伯駒、蔣紹愚、許崇任、張恭慶、閻步克、溫儒敏、鄧小南、王稼軍、段連運、王杉、趙敦華。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這十五位老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在科研創新方面,北大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穩步提高,標志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在中國科學院評選的“2008年中國科學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工作”中,我校共3項研究成果入選,占入選成果總數的1/5。在2009年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評選中,我校獲得的一等獎數量及獲獎總數均居全國高校之首。記得在去年的新年晚會上,我曾提前向大家宣布過徐光憲院士和校友王忠誠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喜訊,在今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向他們頒發了獲獎證書,因此我想再一次向兩位先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我熱切地期待著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通過扎實的努力,能夠像這兩位先生一樣,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不凡業績和卓越貢獻!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2009年,尚永豐、陶澍兩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隴德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維明、高家紅、黃國和、任秋實、徐韜、王恩哥等又一批海內外優秀學者匯聚北大。我們看到,今天的北大,以69位兩院院士、21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國家教學名師、127位長江學者、28位973首席科學家、9位國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首席專家、145位國家“杰青”和16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為核心,總數約300人的拔尖人才梯隊已經形成。
在學科建設方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2009年10月份發布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對世界大學的分類排名。在這份報告中,在自然科學領域,北京大學排在全球第19位;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領域,北京大學也位列第19位;在工程與信息科學領域,北京大學位列第31位;在藝術與人文學科領域,北京大學位列第16位;在社會科學領域,北大排名第21位。當然,給大家介紹這個信息并不是說我們沾沾自喜。北大從不妄自尊大,也從不妄自菲薄。我們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的確在快速發展。事實上,在我這個老北大人的心目中,北京大學以其對于國家、民族的重要貢獻,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與其相比!
北大所有一切的努力,首先都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學生。讓我感到由衷高興的是,這一年里,我不斷聽到來自同學們的喜訊。我知道有來自5個院系28名不同年級本科生組成的“數學建模競賽代表隊”,奪得了2009年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我知道你們當中的工學院趙惟同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周焱同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師明同學等在科學研究上做出了一些新的成績;我也知道由14名本科女生組成的北大女籃勇奪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北京賽區冠軍、東北賽區冠軍和全國總決賽亞軍。我還知道,我們的山鷹社、賽艇隊、藝術團等各個學生團體,活躍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舞臺上,構成了我們美麗校園最亮麗的風景。你們不僅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更用智慧和汗水為青春記下了一段精彩華章。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在這個時候,我還想給大家講一點新年的希望。前不久,也就是哥本哈根會議之后的幾天,學校專門請城市與環境學院的方精云院士來作報告。今年7月到9月,受中科院的委托,方院士牽頭承擔了中科院學部咨詢評議委員會緊急啟動的重大咨詢項目“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戰略研究”。該項目建議書提交后,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并將其作為胡錦濤總書記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文件材料之一,建議書中的一些內容已體現在總書記在聯大的報告以及我國政府的有關政策中。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的談判立場及政策原則與方精云教授的報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方老師為國家作出了貢獻,這是我們北大的驕傲。其實,同學們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現。就在前兩周,為了引導全國大學生關注哥本哈根會議,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來,我們北大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中國大學生環境教育基地共同發表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倡議書》,號召全校大學生肩負起應對氣候變化的時代使命,開啟低碳可持續的綠色生活。宣言發表當晚,校內幾千名同學自愿熄燈12分17秒,體驗無燈生活,表達出對“降低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祝愿。今年12月初,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在全校范圍內推出“校園十大浪費現象”評選活動,讓同學們對食堂浪費、紙張浪費、用電過度、垃圾不能有效處理等身邊大大小小的浪費現象進行了反思,號召大家“以身作則,從一點一滴的細節中注意自己的行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從中我也看到了同學們拒絕浪費、投身環保、共建“綠色校園”的決心。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化,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偌大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國際貧困,應對這些全球性的挑戰已成為你們這一代青年人共同的責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保護生態環境,既是我們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要求,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事情。“北大是常為新的”,同學們要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傳統,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方面成為負責任、敢擔當的表率,使中國和世界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在新的一年里,我真誠地希望,大家要樹立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努力服務國家戰略,關注和研究氣候變化等重大全球性問題,認真思考我們國家應該如何應對;同時,也希望大家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從建設“綠色校園”、“低碳校園”做起,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為中國、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北大人的貢獻!
因愛方知有責,有愛才能擔當。對國家、對社會是這樣,對父母家人也是如此。新年即將來臨,請同學們別忘了問候自己的父母家人,并請代我轉達對他們的美好祝福!
未名傳新韻,北大著鴻篇!今天晚會的主題是“未名新韻”,就讓我們一起盡情歡歌、舞動青春,共同迎接即將到來的2010年,共同祝愿我們的北大在新的一年再譜新篇,再創輝煌!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樂!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李菲)
相關新聞
- 周其鳳院士: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組織中的影響力 2018-01-19
- 北京大學周其鳳院士當選IUPAC副主席 2015-08-20
- 北大前校長周其鳳:就科教改革說三個“不” 2015-03-10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交聯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
- 華南師大張振、湖北大學尤俊 Carbohyd. Polym.:“準溶劑”自剝離法低能耗制備纖維素納米纖維 2025-04-24
- 西北大學范代娣教授、朱晨輝教授、李陽副教授 AM:基于仿生凝血級聯途徑的多肽修飾脂質體納米顆粒可噴涂水凝膠治療不可壓破性創面出血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