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四大生產國,印度預計2010/11財年橡膠種植面積同比增3%至70.5萬公頃,種植面積的增加將在六年后轉化成天膠產量。預期印度本年度將生產89萬噸天膠,但相比于汽車市場的增長明顯不足。印度汽車消費在2009年增加了25%,數據顯示2010年的消費增長仍將高于13%,使天膠消費量達到98萬噸。不能忘記的是,幾年前,印度尚能對外出口天膠,現在卻加入了進口國行列。
至于第一大消費國,中國的種植面積已經沒有多大提升空間,這主要是適宜的土地面積不足,產量增長僅依靠于前些年的樹木不斷成熟來提高。但這沒有妨礙到中國消費的迅猛增長,僅2010年消費就可能要增加7%以上。在國內供應已經遇到瓶頸的情況下,這些新增的需求都需要用進口量來彌補。在泰國政治壓力緩解后,泰銖對美元匯率逐漸升值,并影響到泰國出口貿易。進入9月,泰銖對美元的匯率升破1美元兌31泰銖,達到13年來的最高水平。由于泰國經常項目順差,外資大量流入泰國資本市場。年底前,泰銖可能升至1美元兌30.2泰銖,進一步壓制泰國橡膠和其它商品的出口。受此影響,雖然目前主產國已經進入了割膠旺季,但全球天膠供應受制于匯率、天氣等因素依然未能出現明顯的增加,主要消費國中國和日本的天膠庫存依然處于歷史低位,這也為天膠價格維持高位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從消費方面看,中國8月份輪胎產量同比增幅達到11.5%,繼續維持在年內高位運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汽車產量自3月份后連續5個月出現下滑的態勢,這或將成為未來天膠消費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

圖為中國輪胎月度產量走勢圖。(圖片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圖為國內汽車產量走勢圖。(圖片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總體上看,當前天膠供求依然處于偏緊的格局中,在庫存沒有明顯的回升前,低庫存對于價格的支撐作用依然較為明顯。
人民幣升值將制約滬膠的上漲幅度,期價四季度將維持延續漲勢
由于全球天膠供求在四季度仍將處于緊平衡當中,這使得期價具備較好的安全邊際,其抵御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此外,由于美元在四季度仍有進一步走弱的空間,因此預計資金仍將不斷流向大宗商品。
作為自身基本面較好的天膠,盡管已經處于歷史高價區,但其仍具備進一步沖高的潛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民幣升值節奏的加快,國內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商品相對于美元為計價單位的商品價格,其上漲的幅度可能受限。預計滬膠四季度將延續漲勢,主力合約運行區間可能在28000-3200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