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田指出,2011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年,是各類新項目啟動數量最多和實施力度最大的一年,國家的經濟政策將側重于確保市場的平穩發展。王樹田認為,明年的紡機市場形勢將保持相對穩定,用戶企業將對科技創新和提高產品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市場將對紡機企業的經營決策能力提出新考驗,行業自律將成為紡機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市場環境將保持相對穩定
紡織機械行業是上游子行業,為紡織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裝備,置身在紡織產業鏈的大環境中,今年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向好對紡織機械行業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影響。
今年以來,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政策的效能在釋放,效果在顯現;中長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保持較好局面;國內宏觀經濟向好對今年經濟持續增長起到關鍵支撐作用。雖然當前經濟增長表現出一些放緩跡象,但是由于經濟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來我國經濟將實現包容性增長,宏觀調控的空間更大,為實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通脹率在可控范圍內,容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貨幣政策還會繼續適度寬松,財政政策的投向將從基礎設施、房地產建設轉移到農村治理、節能減排、促進國企改革等方面,使民營企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點。
創新和可靠性步伐將加快
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戰略就是“調整轉型、創新升級”。結構調整主要是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轉型就是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動力由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要素投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技術產品結構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轉變,企業由“小而弱”向“大而強”轉變。創新升級主要是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把加強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實現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形成自主技術、標準和品牌,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產業集聚高度化,構建現代紡織機械制造體系,提高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目前劍桿、粗紡等紡機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提升很快。協會于今年針對紡機生命周期內的質量問題,通過摸底試驗、指標增長試驗、開展第三方認證等途徑,試行關鍵設備的可靠性試驗評定規范,以促進企業提升紡機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全面提升國產紡機的技術水平。
我國紡機行業的優勢比較明顯,門類齊全、品種多,能適應不同層面的市場需求,在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方面也都有較大提升。紡織機械行業是高技術行業,世界紡機業向我國轉移的速度不會像紡織服裝業那樣快,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對高檔紡機設備進口還會保持較高的需求。紡機產業已經進入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資本多元化、經營多樣化的發展新階段。
紡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將呈現系列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按照先進制造業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綠色化和全球化標準,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實現產業化的新產品率不斷提高,強化管理以提高產品裝配精度,以紡機產品高技術含量及集群產業鏈方式來適應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以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
持續關注節能減排
今年,紡織機械市場需求集中反映在對紡機裝備的技術含量、節能減排的應用效果、兩化融合后的創新成果應用,在線監控及管理的集成應用等方面。紡織機械行業著力點放在了提升傳統紡織機械水平;拓展產業用紡織品裝備應用領域;加大節能減排設備的研發推廣力度;提高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等四個方面。同時通過淘汰落后設備更新先進的新型紡機設備,對市場需求也是一種促進。
世界產業用紡織品纖維用量2050年將遠超服裝與家紡,占比達80.5%;德國2008年占比就達52%,我國2009年占比僅達19%,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拓展產業用紡織品裝備應用領域,成為紡織機械產品轉型升級立足的首要關注點。應用領域已涉及土木工程、汽車、造紙、漁業、建筑、醫療保健、國防軍工、文體等產業,在新能源領域風力發電方面較突出,促進了國產多軸經編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