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稱美輪胎特保合規 企業稱將致中美兩敗俱傷
2010-12-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輪胎 橡膠工業 天然橡膠
“雙輸”格局
“如果這是最終定論,將是個兩敗的結果。”沈金榮稱。在他看來,美國消費者、工人和企業,以及中國的制造企業,將為該裁決買單。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前5個月,美輪胎制造行業的總體就業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并且,此舉也減少了美國內輪胎流通領域的就業崗位,導致一些中小輪胎批發商關閉。
盡管對中國采取特保措施,但美國2010年的同類輪胎進口總量,早已超過實施前的水平。2010年上半年,美國相關類型輪胎的進口總量增加了21%,進口價格則上漲了30%。
中策橡膠的研究顯示,在美方實施特保措施后,雖然美國減少了對中國輪胎的進口,但其從泰國、韓國等地的輪胎進口量卻大增。
沈金榮表示,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逐步回暖,帶來了美國輪胎消費量的增長,但美國國內生產占其國內總需求的比重,卻下降了。
當然,受損的,不僅僅是美國企業和民眾,中國輪胎企業也面臨困難抉擇。目前,國內生產的輪胎40%用于出口,其中,出口美國占國內輪胎總產量的10%以上,2008年,中國對美出口輪胎總價值約為22億美元。
而中策橡膠目前已基本淡出了美國市場。沈金榮稱,在特保案實行的2009年9月,全球經濟開始從金融危機中回暖,全球訂單和國內訂單增加,這分攤了美國減少的訂單。目前,對美出口僅占中策橡膠輪胎總產量的3%。
雪上加霜
WTO做出有利美國的裁決,使得國內處在兩難境地的輪胎行業雪上加霜。
沈金榮稱,所謂兩難,一方面是,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另外一方面是,輪胎銷售市場在經過了過去三個季度的熱銷之后,疲態漸現。
來自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1月天然橡膠的價格還在歷史最低點1100美元/噸左右,2010年9月底,國際天然橡膠的采購價格已經突破了3600美元/噸的歷史最高點,此后的10月17日,又沖到了新的歷史高點4000美元/噸。
此外,輪胎銷售市場的疲態漸現。
沈金榮稱,過去3個季度,雖然天然橡膠價格上漲,但是,很多輪胎企業感覺輪胎相對好賣,原因是,下游輪胎貿易商大大預估了天然橡膠上漲的預期。三角輪胎華北區一位銷售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這種情況已經調頭,現在輪胎銷售并不好賣,一個原因是現在處于傳統的輪胎銷售淡季,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過去一段時間,貿易商手里囤積了大量的存貨。
“整個產業鏈,現在已經畸形了。”沈金榮稱,天然橡膠的種植商和天然橡膠的加工商,在前端銷售市場的錯誤信息引導下,仍未感知市場風險,生產計劃極其混亂。
對于行業現狀何時扭轉,沈金榮稱,仍得看天然橡膠的價格何時回落,據其預估,2011年年中,隨著供需的自然調節,可能會出現天然橡膠的直線回落。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