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部分石化企業的安全防護距離 搬遷成了普遍首選
經濟要發展,城市規模要擴大,距離變化趕不上時代變化,制定得再合理也會變得“不合理”。
因此,化工企業搬遷至化工園區在許多地方成了最佳選擇。
肖金成說,當年中國民族制堿工業的搖籃——天津堿廠,就是因為城市規模擴大,城市將其圍了起來才被迫搬遷的。
近幾年,全國的重化工企業開始了一輪搬遷潮。2007年官方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有25個省份存在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的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需要搬遷企業達236家。
2008年,國家安監總局要求各地應采取鼓勵轉產、關閉、搬遷、部門托管或企業兼并等多種措施,進一步淘汰不符合產業規劃、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產沒有保障的化工企業。其中搬遷成了“多種措施”中企業最愿意接受的措施。為了鼓勵搬遷,國家安監總局甚至要求,化工企業搬遷任務重的地區要研究制定化工企業搬遷政策,對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區的化工企業搬遷給予政策扶持。浙江省就曾為此專門規定,優先安排環境污染整治搬遷企業的易地項目建設用地,并給予優惠,其土地出讓金可以按基準地價或標定地價的80%確定。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更多的早期化工項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早變成了巨無霸,搬遷成本非常高昂。以天津堿廠為例,其搬遷花費達幾十億元。
辦法總是有的——土地置換可以彌補化工企業搬遷的成本。一般來說,化工企業占據的城市土地增值幅度很快。特別是在一些沿海或經濟發達城市,如北京、天津、大連、杭州等,化工企業的廠址甚至成了“黃金地段”。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普遍愿意通過地方規劃,為化工企業的發展預留空間。
關注區域規劃的肖金成更看重城市的整體功能分區、行業長遠發展規劃。他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城市發展與化工企業擴張之間的矛盾。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這些需要搬遷的化工企業往往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如何在搬遷后合理分配這些企業的“貢獻”,成為遷出地政府或積極或消極的重要因素。
化工企業搬遷正是在這種與城市若即若離的博弈中艱難地推進著。無論怎樣,化工企業不可能真正離開城市,離開人群;而城市和人群也不可能真正拋棄化工企業。科學的距離不但會產生經濟效益,還會產生社會和諧。這就是支柱產業的特色,這就是經濟發展的規律。
榆橫工業園區是陜西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規劃中,化工項目建設最集中、轉化鏈條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產品規模最大、投資總量最多的工業集中區。
因此,化工企業搬遷至化工園區在許多地方成了最佳選擇。
肖金成說,當年中國民族制堿工業的搖籃——天津堿廠,就是因為城市規模擴大,城市將其圍了起來才被迫搬遷的。
近幾年,全國的重化工企業開始了一輪搬遷潮。2007年官方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有25個省份存在周邊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的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需要搬遷企業達2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