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目前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有輪胎企業反應提價比較困難,是為什么?是不是因為行業產能過剩?
范仁德:今年國內需求的增幅應該會下降,輪胎的價格也難以提起來。去年受政策影響,國內輪胎市場起碼上升了3000多萬套。今年汽車的增長不可能再像去年。國內基建的投入還會增長,但是力度會有所減弱。因此今年輪胎行業的效益可能要低一些,但是產量、產值依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
產能過剩這個話題比較敏感。輪胎產能過剩是一個潛在的問題,應該引起警惕。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產品產能是過剩的,但是一些高檔的、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產能還是不夠。
記者:是否可以說是結構性產能過剩?
范仁德:可以這樣說。結構不合理,真正需要發展的增長慢,但真正不需要的反而增長快。所以要調整產品的結構,發展高端產品。現在低碳經濟對子午輪胎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節油性能,要求輪胎輕量化、阻力小、能耗小,比較高檔的輪胎能節油20%以上。
記者:調整結構是否意味著要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
范仁德:淘汰已有的落后產能要靠企業自律,更多地是通過市場來調節。近期我國要出臺《輪胎行業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政策實施以后能夠對調結構起到一定的作用。該政策主要支持一些高檔的輪胎產品,如節油輪胎、智能輪胎等。
記者:除了準入條件,今年還會有哪些政策出臺?
范仁德:協會今年會搞一個行業內的產業政策,不僅是輪胎,還包括其他橡膠制品。文件在技術路線、工藝設備、節能降耗、循環經濟等方面做出規定。現在草稿已經征求過意見,還要繼續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