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貨幣政策從緊的趨勢逐步形成,對市場形成中期利空;
★ 主產區(qū)干旱引發(fā)對供應的擔憂,形成對期價的短期支撐;
★ 天氣因素左右季節(jié)性調整的方式,二季度期價可能先揚抑;
圖為橡膠主力合約走勢圖。(圖片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貨幣政策從緊的趨勢逐步形成,對市場形成中期利空
1月12日中國央行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而拉開了回收流動性的序幕。隨后一系列針對房地產市場以及限制銀行新增信貸的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2月12日中國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連續(xù)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方面顯示出央行收縮流動性的決心,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的幅度尚難以對當前充裕的流動性形成實質性的改變,但這一信號的出現實際上意味著流動性逐步收縮的趨勢已經形成。而這一趨勢的出現將極大地改變市場預期和投資者心理。繼中國提高存款準備金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月18日宣布,基于金融市場狀況好轉,將銀行貼現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0.5%提高至0.75%。西方的“貼現率”從“功能”上看,它與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一樣的——均為“貨幣調節(jié)工具”,其主要功能就是調節(jié)“流動性”。此外金磚四國中的印度于3月19日宣布,將回購利率(或關鍵貸款利率)上調至5.00%,同時上調逆回購利率(或關鍵借款利率)至3.50%,此為印度央行自2008年7月以來的首次加息。盡管第一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歐元區(qū)、日本和中國均未實施加息的政策,但經濟刺激退出的趨勢已經出現,未來全球貨幣政策逐步收緊將是大概率事件,對于目前市場中充沛的流動性將形成制約。
從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不難看出,進入2010年國內新增貸款的節(jié)奏明顯放緩,流動性收縮的趨勢已經形成。隨著國內CPI同比增幅逐步接近3%的警戒線,加息等更加嚴厲的貨幣調控措施的出臺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美國和中國相繼啟動加息進程,則短期對于市場的系統(tǒng)性風險將會凸現。全球貨幣政策的逐步收緊將從根本上改變2009年下半年流動性對市場的影響力,使得大宗商品的流動性溢價水平逐步收斂,而商品自身的供求將重新成為影響價格的主導力量。
圖為廣義貨幣M2變化率走勢圖。(圖片來源:中信建投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