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求發展
技術創新,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成為眾多企業的自覺行為。而因此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這種理念。
在現代化開發模式作用下,很多企業開始注重在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把功夫下在新產品開發上,把眼睛放在未來市場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適應了市場的變化節奏,一批規模企業擁有自主開發的主導產品,在各自的領域內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技術創新,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成為眾多企業的自覺行為。而因此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這種理念。
浙江錦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寧馬橋最早從事經編制造的企業,隨著大批后發企業的跟進,錦達不僅沒有停滯不前,反而逼出了更強的競爭力。董事長葉雪康說:“面對競爭,我們將更注重技術創新,以創新求生存、求發展,從而提高競爭力,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錦達公司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老產品受到市場擠壓,針對這一情況,公司加大對新產品、新項目的開發力度,為實現技術創新、拓展銷售市場夯實基礎。公司一方面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一方面自主引進科技型人才,積極開展研發工作。2005年~2008年,在短短3年內,錦達就開發出JMFS高性能輕型膜結構復合材料、高強度直涂式刀刮法蓬布、PS高聚物多功能涂層織物、2060-D3高耐磨阻燃沙發革、強磨經編仿皮基布、節能夜發光高強度裝飾布、NLN可呼吸功能涂層面料、高強寬幅尼龍涂層牛浸布、WG型防撕破聚酯網眼浸塑織物、新型阻燃經編窗簾布等20多個省級新產品,僅2008年就有5項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并成功申報6項專利。公司生產的高強直涂式刀刮法篷布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高性能輕型膜結構復合材料被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
目前,超達的幾十臺經編設備可以同時生產幾十個產品。公司引入CAD設計系統,儲存了數千個產品工藝,每年開發的新產品超過100個,這些新產品賦予超達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他們開發的經編西服面料為國內首創,他們開發的泳裝面料成為“浩沙”等知名泳裝品牌的指定供應商。
前身為老字號國有經編企業的萬方經編,在經編織物開發研制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近年來,他們承擔數十項國家級、省級新產品開發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級新產品和“九五”省級優秀新產品經編珠地網眼絨、國家級新產品經編旗幟專用織物、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微細纖維經編絨織物、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SKF超細纖維經編織物以及省級新產品超細仿真麂皮絨、微細纖維仿真裘革絨、全滌經編燈芯絨、經編暗格金光絨等。他們開發的經編防菌服裝出口到日本,成為日本醫療機構的搶手貨。他們所完成的"激光掃描斷紗自訂裝置",安裝在經編機上后,大大減少檔車工的工作量,工效提高了一倍,產品質量也有了較大提高,此技術現已在同行業中推廣。
第一批入園企業——海寧天宇基布公司的董事長周王松一直是差異化戰略的踐行者。當年他發現廣告燈箱布生產很賺錢,于是另辟蹊徑,投資做起了廣告燈箱布的原材料基布,成為國內第一家投資基布的私營企業。1998年入園時,周王松征了6670平方米工業用地。雖然面積不大,但是,他卻在“螺絲殼里做起了道場”。先后投入上億元資金,配備了一大批高端設備,在發展的前幾年,產值幾乎每年翻一番,贏利能力一直排在園區企業的十強之列。隨著基布行業競爭的加劇,他又投資上億元,開始生產新型膜材料。
海寧成如旦基布有限公司則通過幾年發展,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多軸向產業用布生產企業,他們生產的多軸向經編織品已成為國外著名風力設備生產商所采用。在中國針織行業的統計中,成如旦的人均利稅連續多年排名行業第一。
創新發展使海寧馬橋經編的思路大大拓展。隨著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到2006年底,服裝用、裝飾用、產業用三類產品的比例已逐漸從開始的的7︰2︰1調整為4︰3︰3,接近于發達國家三類產品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特別是產業用經編產品更是遍地開花。園區有近30家產業用經編企業的產品涉及航天航空、路面地基、交通運輸、風力發電、運動器材、燈箱廣告等行業。
與此同時,馬橋經編的產業鏈更加完善。從化纖原料、經編基布織造到涂層、壓延、貼合,從化纖原料、面料織造到印染、后整理、成衣,實現了一條龍本地化生產。近年來,經編企業又開始涉足原材料生產領域。如海利得公司以先進的設備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在國內滌綸工業長絲領域取得較高地位,產量居全國第二,世界第八。同時,該企業還有意向工業長絲的上游產業聚脂切片方向發展。為了進一步拉長產業鏈,園區還和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建設“中國新型和特種纖維材料產業園區研發基地”。在服用領域,有更多的企業探索經編后整理環節,通過采用先進的織造、印染后整理工藝技術和設備,實現連續化、自動化、高效化,從而大大提高印染后整理技術,實現產品從“一大三低”(大路貨、質量低、檔次低、價格低)向“一深四高”(深加工、高質量、高售價、高附加值)轉變。
馬橋經編的創新發展還在于對產業宣傳的不斷提升,從他們連續成功舉辦的五屆中國經編服裝設計大賽中可見一斑。2006年,首屆海寧·中國經編服裝設計大賽設休閑運動系列、沙灘內衣系列、職業裝系列三項賽事,組織到國內服裝愛好者、設計師和服裝類高校教師與學生800多份作品,海寧經編聲名鵲起。第二屆海寧·中國經編服裝設計大賽以“中國經編·風華盛典”作為主題,設立了休閑運動裝、沙灘泳裝、花邊內衣、職業裝以及仿皮服裝五個獨立的單項賽事,組織到了國內外1400份參賽作品,最終有50個作品分獲金、銀、銅獎和網上最受歡迎獎。第三屆海寧·中國經編服裝設計大賽,經過3個月的廣泛征集,收到1859份參賽作品,作品覆蓋中國、韓國、法國和印度等多個國家。第四屆大賽名稱從最初的“經編服裝設計大賽”更名為“經編設計大賽”,內容從經編服裝設計擴展到創意毛絨玩偶設計和戶外用品創意設計,充分發揮了經編產品的獨特性能,展示了經編產品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事實證明,不斷擴大的影響力使海寧經編很快搶占了國內經編行業的戰略制高點,形成激水漂石的聲勢,在短時間內集聚了行業的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