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中國鈦白粉發展的艱辛之路
2010-5-4 來源:中國鈦白網
關鍵詞:鈦白粉 氯化法鈦白 金紅石型鈦白 硫酸法鈦白粉
2010年中國鈦白粉行業步入了新的時代。單從技術上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同集團之間的合作比比皆是,如山東東佳集團與湖南稀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從鈦白粉生產過程副產的稀酸中提取鈧、鈦、釩氧化物,僅該項目年回收鈧富集物就價值5000萬元。這一項目不僅使東佳循環利用再上新水平,而且促進了國內鈦白粉行業綜合利用水平的整體提升,并實現了稀有鈧資源的開發利用。
并且各大集團紛紛擴廠,中國釩鈦集團擬投資約1.04億元人民幣,在四川球團礦廠房。又臺寶鈦集團在國內率先投產工業園區原料廠。充分說明了中國鈦白粉領域發展的良好勢頭。
就在近日,中國攀鋼集團氯化法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雖然氯化法鈦白生產技術因具有工藝流程短、操作易實現連續自動化、“三廢”排放少、易獲得高質量金紅石型鈦白等優點,逐漸占據全球鈦白行業主導地位。但由于氯化法鈦白生產技術難度大、關鍵設備結構復雜,要求采用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特殊材料,研究開發形成商業化生產需巨額投資等,因此,該技術至今仍被國外少數幾家公司所壟斷。
我國采用氯化法生產的鈦白粉技術上仍未十分過關,氯化法生產的鈦白粉綜合性能目前在國產鈦白粉中處于中游:分散性和遮蓋力都有待改進。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售價與進口的無異。因此對氯化法的開發是提高中國鈦業竟爭力的必然選擇。
然而中國鈦白粉業還面臨著種種困境與挑戰。
1、全國總產能即將嚴重過剩。據估算,2007年國內鈦白粉的表觀消費量約為106萬噸,比2006年增長15%。若按10%-15%的行業估計鈦白粉市場年平均增長率,到2011年,國內鈦白粉需求量將達到148-185萬噸。與同期將要達到的產能230萬噸相比,將嚴重過剩。
2、原料成本大幅增加。2009—2010各種原料價格波動太大。如硫酸價格在過去幾年中增加了幾倍,原料價格上漲使得鈦白粉生產成本大增。
3、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導致出口嚴重下挫。2007年7月,鈦白粉行業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取消了13%的出口退稅,受鈦白粉取消出口退稅影響,2007年第3季度我國累計出口2.47萬噸,同比下降52.1%,相與前2季度平均出口量下降43.8%。而到2010年鈦白粉的出口退稅基本未變,依然影響著中國鈦白粉的出品量。
4、環保成本大幅增加。比如,硫酸法鈦白粉生產工藝產生的廢水、廢渣較多,國家環保標準正大幅提高,很多鈦白粉企業正面臨環保投入增加的風險,甚至還會面臨生產受影響的風險。但是已有企業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上文中提到的山東東佳集團對廢物的循環再利用。各大企業紛紛效訪,大力投入資金提高廢物處理技術。
5、作為水、電大戶,能源成本增加。我國大部分鈦白粉企業還是在用硫酸法進行生產,而硫酸法鈦白粉生產耗費大量水和電。近年來水,電成本在大幅上升,能源成本增加正大幅壓縮企業贏利空間。
6、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進口鈦白粉與國產鈦白粉市場售價差距在迅速縮小。自匯改后,人民幣一直保持兌美元小幅升值態勢。以2008年7月1日中間價為例,1美元兌換6.8608人民幣,按匯改時8.11的匯率來計算,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15%。對出口企業來說,本幣幣值上漲無形中提高了產品的價格,影響了產品價格的國際競爭力,弱化了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基于以上多種因素,國產鈦白粉必須加快改革步伐。
首先,產鈦白粉應當在技術上進行有效的突破。中國鈦白粉雖然生產量大,但是質量上卻不過關,在外國企業面前,沒有競爭優勢。這就導致雖然國內需求量大,但是國內鈦白粉卻在國人面前占不了什么優勢。
其次,從環境方面來講,中國鈦白粉生產技術落后,三廢污染嚴重,我們應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減輕能源成本壓力。
再次,國產鈦白粉應當加大整改力度。重視對應用行業的研究和對營銷服務的改進。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