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玻璃纖維行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發展速度,行業規模、產品質量、工藝技術等均發生質的飛躍,2007年已完成“十一五”規劃的產量目標。“十二五”,玻璃纖維行業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走科學發展之路,發揮現有池窯產能、完善池窯技術、重點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引領行業實現科學持續發展。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一)產量
2007年,我國玻璃纖維產量160萬噸,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我國玻璃纖維行業的產能擴張,得益于全球市場對玻纖需求的增長,以及國內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等重大成果的有力支撐。
(二)品種
玻纖復合材料品種取得較快發展,短切氈、復合氈、經編土工格柵、三維經編織物等已經廣泛應用到航空航天、風力發電、節能建筑和電子電器等領域。無堿玻璃纖維紗品種增多,細紗產品達國際先進水平。
(三)池窯拉絲比例
在“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池窯拉絲工藝水平”規劃目標引導下,“十一五”期間,我國池窯拉絲比例穩步提升,2008年池窯比例達82%。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玻璃纖維行業采取了限產保價的戰略措施,池窯企業關閉了部分窯爐,池窯比例略有下降,但池窯比例仍超過80%,2010年,停產窯爐陸續恢復生產,預計“十一五”末池窯比例將接近規劃目標。
(四)出口創匯
“十一五”期間,盡管受到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我國玻璃纖維行業的出口仍然保持較強的出口創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