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的出現令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陡增。歐元區債務危機看似是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主權債務危機的個案,但其根源是歐元區體制存在結構性的缺陷和弊端。由于歐元區缺乏統一的財政控制預算,一國債務只能由本國財政作為擔保,在沒有統一的財政作基礎,歐元信用也顯得相對脆弱。在此情況下,各成員國財政赤字比重不能超過GDP 的3% 上限就成為唯一約束,也成為歐元信用的最大基石。歐元區雖然統一了貨幣政策,財政大權依然掌握在各國手中。由于缺乏對區內成員的財政監督和干預,當某一成員陷入財政危機時必然會殃及整個貨幣聯盟。因此,由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所引發的歐債危機絕非在短時間內可以消除,而一旦主權債務危機在歐元區蔓延,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毫無疑問將會動搖。此外,主權債務問題使得公共債務占GDP比重較高的各國在制定其經濟政策時變得更加艱難。這是因為:第一,金融危機后,盡管各個經濟體的增長趨勢初步確立,但由于經濟復蘇基礎依然薄弱,在此背景下,各國依然需要依賴經濟刺激政策來維系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而另一方面,恰恰是這種刺激擴張政策導致了財政赤字的過度膨脹,致使債務負擔大幅增加。如果持續擴大財政支出,債務問題則將更加嚴重,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經濟體的信用和融資。由此看來,簡單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擴張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在全球已經難以為繼。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將會明顯減弱,而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制約著市場信心的恢復。
圖為各國政府公共債務占GDP比重走勢圖。(圖片來源:CEIC、光大證券)
圖為財政余額占GDP的比重圖。(圖片來源:CEIC、光大證券)
供應步入季節性增長,消費前景堪憂
進入6月份后,東南亞主產區將陸續進入天膠供應旺季,新增資源的供應壓力將會逐步加大。全球最大的天膠生產國泰國橡膠協會近期表示,泰國6、7月橡膠單月產量將超過20萬噸,較4、5月低產期將增長30%。2010年泰國產量將達320萬噸,接近2009年產量。馬來西亞統計局6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2010年4月天然橡膠產量為54,530噸,較2009年同期增加8.9%。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近期稱,2010年馬來西亞橡膠產量料增加17%至100萬噸,因種植面積增加85,000公頃。數據還顯示,截止4月底,馬來西亞橡膠庫存為138,511噸,較2009年同期增加36%,印度國營橡膠局1日稱,該國6月天然橡膠產量同比增5%至57,000噸,而消費量同比增1%至75,000噸。從全球天膠月度供求差的歷史規律看,天膠供應的季節性增加所導致的全球天膠供應持續寬松的趨勢將持續到第四季度初,且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產量下半年往往明顯高于上半年,由此可見,下半年如果主產區天氣正常,全球天膠供應可能會出現顯著增加。此外從中國、印度兩國的月度天膠產量也不難看出,下半年天膠供應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壓力。
圖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天膠產量合計走勢圖。(圖片來源:IRSG、AN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