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隨著消費的不斷增長,天然橡膠供需關系已逐漸由06年的供大于求轉變為供需趨緊的格局,2010年上半年,在季節性開割季節來臨之后,整體國內產區流動資源稀少,而上期所庫存也持續下降態勢,并且逼近近幾年新低8000噸以內,庫存的大幅下降與原油價格的震蕩上行,均有效抑制住了天膠在5月份探底的步伐,“20000”點的玉門關,形成了新多頭資金入場的良好點位。隨著第三季度割膠旺季及傳統的輪胎消費淡季的到來,天膠存在一定回調壓力,但是從天膠的資金量上的博弈上來看,天膠始終未能再創淋漓下跌的可能,對于整個天膠后市,很難做出明確判斷,整體處于混沌中繼續等著新的指引,維持著寬幅震蕩的走勢。
一、基本面影響因素分析
供應狀況:
2010年上半年的進口比例上來看,國內橡膠供應遠遠不足以滿足下游消費市。中國5月天然橡膠進口量92702噸,較去年同期減少34%。數據顯示,5月天然橡膠進口量較4月份的137104下滑32%,1-5期間,中國天然橡膠進口量為720358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55。截止7月2日,上期所天然橡膠庫存較前一周增加1211噸至15982噸,而經濟青島保稅區進口膠庫存急劇下降,促使海外市場再成焦點,在供應高峰期的季節,供應暫未給予市場過大壓力。
需求狀況:
下游輪胎企業6月份內因前期訂單的延續,工廠產銷盡管出現一定減緩,但尚在可接受范圍內,但幾乎均對7月份以后市場形勢表示悲觀預期,尤其對歐洲市場的出口情況。根據工信部發布5月化工企業運行報告中顯示,其中5月橡膠制品---國內主要輪胎企業生產有所下降,當月完成輪胎產量預計6700萬條左右,環比減少5%,同比增長約30%。輪胎價格較大程度下降。載重、輕卡、轎車等各類品種價格比上月下降都在15%以上,其中,轎車子午胎價格比上月下降近30%,載重子午胎下降超過15%。近兩個月來,國內輪胎市場價格波動較大,4月份大幅攀升后5月份急劇回落。按照目前的全球汽車輪胎企業需求來講,國外輪胎企業本季度運營狀況好于國內。
圖表1:滬膠指數及倉量變化圖
圖為滬膠指數及倉量變化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
二、宏觀經濟影響因素分析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近期公布的PMI指數已經出現增速減緩跡象。歐元區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4月的57.3降至56.2,表明當月經濟增速較4月份放緩。制造業部門的擴張速度降至雷曼兄弟垮臺以來最低,這與債務危機爆發以后歐元區市場的不確定性有關。從數據情況來看,歐元區問題已經危及到實體經濟領域,后期事態變化將對工業品需求產生密切影響。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ISM制造業指數為59.7,低于上月的60.4。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9,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該指數已持續15個月保持在50以上。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PMI指數在5月同時出現逆轉,這是一年半以來,首次顯示出歐元區債務問題逐步滲透到實體經濟,隨著第三季度消費淡季的來臨,工業金屬面臨較強的壓力。
從國際油價上來考慮,美國原油商業庫存相對保持穩定,但交割庫庫存在最近幾個月持續表現出減少態勢,這種狀態支持了原油期貨走勢,同時現貨市場各種油品批發零售價格的堅挺、下游石化產品的跟漲也對油價形成支撐。同時,發展中國家戰略儲備量迅速增加,也將儲備水平推至新高。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截至5月底原油商業庫存為2750萬噸,相當于2.016億桶,較4月份下降0.9%,這主要是因為煉油廠的開工率創歷史新高且進口放緩,據稱上述數據不包括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中的原油庫存量。
從宏觀經濟面與國際原油之間的對比來看,整體仍存在很大的多空分歧,市場不穩定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