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編夢”新解
2011-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經編 海寧 沈順年
產業集群不是中國獨有,但是像馬橋經編這樣將集群特色做大做強、做得紅紅火火的卻極為少有。就連學者專家也不易解釋清楚的集群競爭力現象,浙江海寧馬橋街道黨委書記沈順年卻做到了。海寧經編產業從1999年起步,短短10年,發展到接近250億元銷售規模,堪稱中國紡織產業集群中的一匹黑馬。沈順年則是不折不扣的“黑馬騎手”。
“你是秀才我是兵” 踏出厚厚過來路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該產業仍然具有比較優勢。
中國制造優勢的重要秘密就是中國產業集群?至少有國外研究者是這樣認為的:產業集群可以極大地降低企業之間各種各樣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學習的成本,基礎設施的成本,在世界來講,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現象。外國也有很多產業集群,但是沒有中國這么發達,因為國外更傾向于認為集群會產生導致競爭激烈的不利因素。
那么在中國,成功的產業集群是否與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有關?有人拿著這個問題向沈順年求證,他只平淡地說:“你是秀才我是兵,我是干出來的。”也許沈書記沒有多么高深的理論水準,但他有的是厚厚的過來路。
1997年,沈順年上任馬橋鎮黨委書記,他感覺馬橋鎮的經濟急需提振不能再拖。在確定了“要以工業經濟發展為主體”的發展路線后,沈順年帶著領導班子開始調查走訪、開會研討,靠著敏銳的眼光和實干的膽略,馬橋抓住了能填補中國紡織業一塊空白的經編產業,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馬橋要建一個專門從事經編生產的工業園!
2000年10月,經浙江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鄉鎮級的“海寧中國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掛牌成立,這是浙江省級百家特色工業園區中唯一一個經編針織工業園。在園區成立之初,沈順年等園區管委會領導層就提出了“輻射全國、接軌世界,打造‘中國經編之都’”的戰略目標,并邀請行業專家制定了園區20年發展規劃。
截至目前,海寧經編園區占地范圍5平方公里,擁有入園企業403家,投產企業387家,擁有省批股份制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2010年1~10月,實現技工貿收入188.05億元,利稅8.9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36.31億元,同比增長42.5%;銷售134.50億元,同比增長46.2%;實現利稅5.71億元,同比增長4.5%。
加速不代表好 但是代表有活力
德國學者寫過一本書,結論說,隱形冠軍和產業集群沒有特別密切的聯系,但是在中國卻有特別明顯的關系。在一個集群中,它互相之間又競爭,又合作,又互相學習,又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地區品牌。
沈順年說,海寧經編短短10多年時間,建立了一個經編產業園區,工業產值是170億元左右,大大小小企業有400多家,加速不代表好,但是代表有活力。因為海寧經編產業集群中都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更需要我們給他們一個機會。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園區跟經編相關的產業占80%以上,也就是特色比較明顯;第二,園區設備比較先進,科技含量比較高,2/3設備都是進口的;第三,產品用途比較廣泛,經編產品既有服裝用和家用紡織品,還有產業用紡織品。
以前,很多老百總姓以為“經編就是編織袋子!”如今,經編運動服面料穿在了美國NBA隊員身上;經編多軸向玻璃纖維織物成為了全球最大風力發電機生產商的主供應商;第26屆奧運會的一半會旗采用了園區開發生產的高檔經編布;還有經編土工材料被用于青藏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經編膜結構在上海世博會中亮相……
這些都是在沈順年的“經編王國”里的成績記錄。他說過他喜歡開會,因為開會需要用到經編的廣告布作裝飾,可以用到經編覆膜的筆記本,有一次他更是推薦一種用高新材料碳纖維編織設計的寫字筆。有一句調侃的話說“沈書記已經是經編的代名詞”,并不為過。
這兩年,經編產品很火暴,2010年園區該產業的增長率超過40%,處于了產業發展的較高水平。經編產業能夠經歷金融危機仍舊賺大錢,的確是沈書記笑得最開懷的一次。在他看來,航空航天用的有經編;地上跑的汽車有經編,油桶也有經編;身上穿的有經編,頭上的帽子也有經編;內衣有經編,外套也有經編,“經編有很大的潛力和很大的發展空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