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尚無專門針對染料安全進行規定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符合性評定程序,大部分都是對最終產品的規定。然而,下游的紡織服裝企業又頻頻對染料的生態安全提出諸多要求,帶來了很多協作上的矛盾。許多染料生產企業抱希望于“化學品安全說明書”,希望通過這一附帶性說明,下游印染企業能夠很好、很全面的了解染料的危害信息,從而在生產中采取一些防范舉措。
“2007年6月1日,歐盟REACH法規的正式實施,對我國的染料行業以及紡織工業構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沖擊,嚴重影響著這些行業的發展。歐盟的REACH法規的實施無可阻擋,而預注冊是目前應對REACH法規最正確的方式。”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表示。目前,中國已有幾十家企業完成了1000多項產品的預注冊,涉及染料、有機顏料、染顏料中間體、染料助劑以及印染助劑等各個方面。
國際名企都有“限用物質清單”
“非生態安全產品在國內還有一些市場,這是因為大家對印染安全的認識還不多。隨著國際環保標準逐步要求到國內,中國印染業遲早要和國際接軌。而如果企業不提前適應,則將會面臨淘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通常國際上一些大的紡織服裝企業會編列自己內部的“化學品限用物質清單”,對采購的染料作出許多禁止性的規定。這些詳細的清單時時刻刻在指導著企業的采購行為,那些通過歐盟REACH法規預注冊和安全檢測認證的染料產品通常會被優先考慮。
“這種內部的‘限用清單’,國內染料企業應給予高度關注。”國內染料業龍頭––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阮華森表示。知名大企業諸多的硬清單令國內許多大型的印染企業感到了危機。浙江龍盛、浙江閏土、青島雙核、蘇州聯勝等紛紛采取了行動,在行業內率先朝安全環保的印染產品邁進。“現在,我們公司對生態類的指標很是關注,已經被納入常規性檢測指標。”浙江閏土研究所所長阮海興表示,閏土公司對染布的關注點與以前已大不一樣,以前只要是染出來的布沒有斑點就行,而現在還必須得考慮生態指標。
費用巨大逐一檢測難
印染企業生態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全面不全面,不是由企業自己說了算,而是完全體現在外部的檢測報告上。然而,一個突出的現實困境是,企業對幾百種禁用或限用的化學品一一進行檢測比較困難,原因是––檢測費用巨大。
“大的知名企業都有‘限用物質清單’,但每個企業的關注點是很不一樣的,有的企業的限用物質清單長達幾十頁,我們不可能逐項檢測,這個檢測費用哪個企業都承擔不起。”阮華森說。那么,安全環保到底如何認定呢?專家表示,印染企業可以通過申請獲取國際權威檢測認證機構的化學品測試認證來達到這個目的。一般來說,印染產品只要貼上這一標志,不用逐項檢測即可大大增加下游印染服裝企業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了成本。目前,天祥公司已推出了類似認證服務。
“公司對印染化學品的檢測內容確定,是依據國際市場對消費品的環保要求來的,對紡織、皮革和玩具等產品在生產加工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進行測試和認證。”上海天祥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染料生產企業平時在生產中所使用的一些基礎化工產品也會帶來環保問題。“硫酸常常就會會帶進來二惡英。”江蘇亞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鄭冬松說。現在,中國印染業整體面臨的現實情況是:涉及各個環節的整體提升仍需一定時間,尤其是上游,才剛剛具備這方面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