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工廠將為非臭氧層損耗制冷劑供應原料,以滿足亞洲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上海,2011年3月29日】 陶氏化學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DOW)與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濱化”, 601678 SH)今天宣布,雙方已簽署關于合資項目的諒解備忘錄(MOU)。該合資企業將由陶氏與濱化各持股50%,進行四氯乙烯(PCE)的生產。四氯乙烯是生產非臭氧層損耗制冷劑的關鍵原料;該制冷劑適用于工業、汽車、消費品、商業、建筑及其他應用領域。
根據今天宣布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合作雙方將探討在中國的山東省濱州市新建一座世界級規模的四氯乙烯制造工廠。新工廠前期目標定為年產4萬噸四氯乙烯,同時具備將年產量提升至8萬噸的能力。如果陶氏與濱化雙方能順利達成諒解備忘錄的條款和各階段性目標,并獲得相應的政府批準,工廠預計將于2014年投產。
陶氏化學品和能源業務總裁凱羅·威廉斯(Carol Williams)表示,陶氏與濱化的合資項目是達成公司戰略目標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凱羅指出:“陶氏與濱化的合作項目符合兩家公司的戰略目標,并將幫助陶氏擴大在中國的制造業務版圖。因此,我們對與濱化的合作前景充滿期待。此外,世界各地對環保產品的需求正快速增長,新項目能使我們更好地應對這些需求,同時為陶氏在功能性和市場驅動型業務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石博韜(Peter Sykes)指出,與濱化的合作項目將提升陶氏在中國的影響力,滿足地區市場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對陶氏具有重要意義。
石博韜表示:“陶氏與濱化的合作將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可靠的高質量解決方案,是優秀企業強強聯手的典范。我們期待著能夠攜手濱化,以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負責任的態度,在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濱化董事長張忠正也強調了該合作項目對濱化的重要戰略意義。他深信,在未來的合作中,雙方將立足雙贏,進一步深化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彼此信任,構建友誼,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同時指出“我們極其珍惜與陶氏合作這一良好機遇,濱化集團將積極履行協議承諾,盡最大努力推動后續合作項目的開展與落實,推動雙方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不斷取得實質性成果。我們真誠期待今后與陶氏分享發展,共同成長,實現共贏!”
非臭氧層損耗氟碳化合物制冷劑適用于工業、汽車和家居等各種應用領域,全球范圍內對該制冷劑的原料——四氯乙烯的需求量正在不斷上升。中國的四氯乙烯市場同樣增長迅速,但迄今為止,本地供應量還非常有限。規劃中的陶氏-濱化合資項目旨在把握這一至關重要的市場機遇。
關于濱化集團
濱化集團成立于1970年,四十年來,始終秉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致力于發展綠色化工,以循環經濟推動發展,追求企業與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和諧進步,產業涵蓋鹽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口岸倉儲、文化傳媒、金融等領域,產品覆蓋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亞、美、歐、非洲等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濱化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55億元,利潤27億元,人均實現利稅140萬元。集團化工板塊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濱化股份,601678 SH),擁有環氧丙烷、三氯乙烯、油田助劑和燒堿四大主營業務格局,具有獨特的以“資源合理使用、產品精深加工、能源綜合利用”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運營模式,濱化股份于2010年2月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重要的環氧丙烷、三氯乙烯及油田助劑市場供應商和燒堿生產商。
關于陶氏
陶氏是一家多元化的化學公司,運用科學、技術以及“人元素”的力量不斷改進推動人類進步的基本要素。公司將可持續原則貫穿于化學與創新,致力于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如滿足對于清潔水的需求、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節約、提高農作物產量等。陶氏以其領先的特殊化學、高新材料、農業科學和塑料等業務,為全球大約1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種類繁多的產品及服務,應用于電子產品、水處理、能源、涂料和農業等高速發展的市場。2010年,陶氏年銷售額為537億美元,在全球擁有約50,000名員工,在35個國家運營188家工廠,產品達5,000多種。除特別注明外,“陶氏”或“公司”均指陶氏化學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有關陶氏的進一步資料,請瀏覽陶氏網頁www.d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