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棉紡企業轉型不易
今年,前所未有的市場困境,逼迫我市眾多紡織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企業競爭力。各級各地也紛紛把發展新型纖維紡織產業,作為指導傳統棉紡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提上了議事日程。
“對于傳統棉紡企業來說,真正想進入新型纖維紡織這個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顧元德指出,新型纖維產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門檻,普通的中小棉紡企業并不具備短時間內轉產新型纖維的能力。一旦棉紡市場出現好轉跡象,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會堅持傳統的棉紡產業。
對于中小紡織企業來說,進入新型纖維產業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原料供應渠道不暢。 “我們現在是奧地利蘭精公司莫代爾聯盟的會員企業,”顧元德說,奧地利蘭精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莫代爾纖維生產商,該公司對下游紡織企業采取嚴格的準入制度,從生產設備到企業管理,都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只有他們認可的企業才能夠成為他們的會員。而如果要從市場上直接購買莫代爾纖維,價格要高出很多。
不僅僅是奧地利蘭精公司,包括國內的新型纖維生產企業在內,出于維護產品聲譽、保持市場穩定的考慮,大都對紡織等下游企業采取會員制的銷售模式。陵縣的幾家新型纖維紡織企業,分別加入了“天竹纖維產業聯盟”、“紐代爾產業聯盟”等,才獲得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要加入這些聯盟,傳統的紡織企業必須對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等各個環節進行改造,需要面對很大的資金投入壓力。
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素質被認為是中小企業進軍新型纖維產業的最大障礙。 “新型纖維紡織產品的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賀英華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企業在機產品有40多種,接到的定單最小的一次只有20公斤,上機生產也就幾分鐘的時間。頻繁更換生產品種,對車間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傳統粗放管理的中小棉紡企業,很難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