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縣紡企無危機
6月3日,記者在陵縣盛澤特色紡織品有限公司吃到了閉門羹。提前聯系好的副總經理顧元德,正在車間里忙得脫不開身,“稍等我一下,馬上到門口接你們。 ”十幾分鐘以后,我們見到了從車間里趕過來的顧元德:“剛剛接到了幾個訂單,正在加班組織生產。 ”
“加班生產”,今年對于眾多紡織企業來說,是根本不敢奢望的一件事情。年初以來,棉價一路下跌、棉紗無人問津,眾多紡織企業庫存不斷增加,遭遇到了歷史上少見的“寒冬”。尤其是眾多中小紡織企業,部分已經處于停產、限產的狀態。
“我們今年的效益基本沒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一季度效益甚至比去年同期還要好很多。 ”顧元德告訴我們,現在,盛澤的庫存只有300多噸,“相當于我們半個月的產量,處于正常水平。 ”
不僅僅是盛澤,在陵縣,恒豐、富華、寶鼎等一批紡織企業,在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效益卻穩中有升,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擁有15萬紗錠的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企業一直滿負荷生產,目前庫存也只有500噸,相當于企業10多天的產量。而這些企業能夠經受住市場風浪考驗的法寶,無一例外都是新型纖維。陵縣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縣已經擁有規模以上新型纖維紡織企業30余家,生產能力120萬錠,產能占全國同行業的30%,新型纖維紡織品種更是達到了30多個系列500多個品種,涵蓋了市場上90%以上的品種?恐嗥贩N、差異化、新型化的產品結構,陵縣新型纖維紡織企業得以在今年的紡織業困局中獨善其身。
少用棉才能多掙錢
棉價的起起落落是造成這一輪紡織業發展困局的罪魁禍首。
“去年,傳統棉紡企業大賺了一筆,但他們掙的都是棉花錢。 ”在紡織業摸爬滾打了近20個年頭的顧元德,清楚這個行業里的很多“門道”。在他看來,去年下半年棉花經歷的那一輪價格瘋漲的過程,讓很多棉紡企業失去了理智,“買車棉花一倒手就賺錢,壓根不用考慮怎么開發新產品、怎么提升管理水平。 ”
陵縣恒豐紡織品有限公司新產品開發銷售處處長周全寶,與顧元德的觀點如出一轍。 “其實,傳統棉紡產業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整個行業平均只有4-5%左右,很多管理粗放的中小紡織企業,更是低到1%左右。 ”他認為,數量眾多的中小棉紡企業,產品檔次低、產品結構雷同,生產的都是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大路貨,根本談不上什么市場競爭力。整個產業一調整,棉紗價格一路下跌,棉紡企業就難免要為去年的高棉價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