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差距滿懷信心
◆怎樣評價我國企業此次參加法蘭克福產業用紡織品展會的總體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重點突破哪些薄弱環節?
◆協會在加強跨行業、跨領域、多學科的橫向合作方面有何措施?
◆法蘭克福產業用紡織品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我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未來滿懷信心。我們這么多企業都對法蘭克福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展會的參展效果表示滿意,說明這個產業是有巨大發展潛力和活力的。以高新技術密集為特點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在我國紡織行業未來的轉型升級和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日前在德國法蘭克福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從2005年開始組織國內企業參加法蘭克福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展,數量從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本屆的50多家。參展的凈面積從100多平方米增加到800多平方米,增長迅速。王天凱說,這說明近幾年隨著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在規模上迅速壯大,生產、研發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具備了更強的技術實力,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實力。
王天凱指出,尖端材料的研發,裝備水平的提高以及完善與建立產品標準等是行業發展面臨的幾大瓶頸。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要以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為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環保、醫療、建筑及交通等重點領域高質量,高性能的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加強自身優勢的集成和集聚,還要達成多學科的共識,建設產需銜接良好的產業環境。
像法蘭克福產業用展這樣高水平的國際展會,行業協會要不遺余力地組織企業更多地參與。通過高水準的國際平臺,加強與國際企業間的交流與溝通,加速企業自身的成長。企業通過參加國際大型的專業展覽會,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國際最新的產品技術發展水平,接觸到前沿的行業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國際市場動態,贏得更多的客戶,收獲是多方面的。如果有更多的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會,對提高企業和行業的整體水平都會起到積極作用。目前,中國展團在這個展會上的規模位列第四,我想,要不了太久的時間,我們企業的參展規模就會躋身第二,僅次于展會的東道主——德國,數量有望達到近百家。
薄弱環節要重點突破
記者: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集中了很多高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應用領域,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哪些主要發展方向和目標?將重點突破哪些薄弱環節?
王天凱: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十二五”期間,要以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為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環保、醫療、建筑及交通等重點領域高質量、高性能的產業用紡織品。這與本次展會體現出的國際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
在行業發展上,目前我們面臨著幾大瓶頸,其中包括尖端材料的研發,裝備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完善與建立產品標準和質量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產業用紡織品的產業鏈比家紡行業和服裝行業還要長,這就需要我們在發展中不斷克服困難,解決關鍵問題。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我們提出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的占比要達到25%,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把努力解決這幾個瓶頸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來抓。
雖然產業用紡織品近幾年來取得快速發展,但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依然是影響行業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是未來亟需改善的薄弱環節。企業研發投入不足,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缺乏,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缺失,影響了行業的共性基礎研究和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制約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與此同時,產需銜接不暢也是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作為下游原料的產業用紡織品,一定要融入相關產業發展之中,目前產業用紡織品在發展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標準、質量、技術、配套等,無一不與下游產業相關。“十二五”期間,政府、協會、企業及下游產業應聯合探索上下游緊密結合的機制,加快行業資源與終端應用產業資源的融合,在重點領域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