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時機"一再錯過
6月9日,國內成品油市場迎來了2012年內第二次價格下調。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指令,汽油價格每噸降低530元,柴油價格每噸降低510元;折合汽油降0.39元/升,柴油降0.44元/升。
此次汽柴油跌幅已成為2009年以來之最。業界機構普遍認為"調整油價區間主要緣于國際油價走勢并結合國內經濟形勢"。受歐債危機進一步加劇,市場對歐美經濟復蘇缺乏信心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繼續震蕩下行。
據市場監測,四五月份國際原油走勢乏力,尤其是五月份累積跌幅更大,一度跌倒了100美元/桶以內。而在6月8日國內作出調價的前一天,紐交所7月原油期貨為84.10美元/桶,跌幅為0.85%;布倫特原油期貨收于99.47美元/桶,跌幅為0.46%。
作為執掌定價大權的國家發改委,從2001年11月正式啟動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后,每次作出油價調整時,在下發的例行"通知"或是答記者問"背景材料"中,基本都提到"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定價機制改革啟動的前5年,發改委先是在2003年研究成品油管理的三種方案,后是在2006年確立'原油加成本'方法,再是到2007年下半年終止了該機制運作。在后來的5年中,盡管適度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至今也未實現徹底放開油價管制的改革終極目標。"錢其連回顧說。
實際上,2007年終止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是因為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新一輪大漲,政府有關部門不得已要實施價格保護。"主管部門未能在2006年那次低油價時機放手一搏,再次放開成品油價格時機可能要等上若干年。"媒體曾發表評說。
專業機構研究,在美元相對穩定,期貨市場對油價沖擊量減弱,國際油價下行通道將被打開,重新回落100美元/桶以下,正常價位區間在60-70美元/桶,政府則可再實施成品油價格適度放開。
"合適的時機"或許只在事后才能找到。記者注意到,近兩年,在發改委下發的例行"通知"或是答記者問"背景材料"中,"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成品油機制改革"這樣的內容,已經不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