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盛澤舉辦2012紡織春夏商貿洽談會,全國40多家知名品牌服裝面料采購商前來洽談,當地160多家面料供應商因此達成一大批訂單;6月15日,“2012中國綢都網紡織面料跨國采購會”在盛澤舉行,來自美國、意大利、加拿大、埃及、印度等10多個國家的50余家國際采購商帶著訂單,與盛澤200多家面料供應商面對面洽談。天易恒面料總經理劉炬高興地說,5月18日的洽談會后兩天便來了訂單,6月15日國際買家客戶源合作意向強烈,相信一定會有收獲。事實上,盛澤眾多面料商都收獲了和劉矩同樣的好心情。
一個面向國內市場,一個面向國際市場在前后不到一個月時間里,盛澤成功舉辦了兩個高質量的大型時尚面料展銷活動。這在時下國際需求普遍嚴重萎縮,國內市場潛力還有待激發的背景下顯得暖意盎然、彌足珍貴從上半年形勢來看,紡織經濟占80%以上的盛澤今年前5月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9.29億元,一般預算收入8.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6%和19.72%。在國際紡織市場寒流肆虐的當下,這份成績單說明,盛澤紡織業通過持續多年的轉型升級,已經開始掌握市場主動權。據悉,目前盛澤噴水、噴氣開機率保持在七成左右,而周邊地區只有四成左右。這與2010年盛澤紡織走出金融危機后呈現一輪井噴行情時的情況不相上下。
以自主創新向世界紡織產業鏈高端升級,從復雜的國際市場中“突圍”,由從外銷為主變為內銷和外銷兼顧,成為盛澤紡織界多年的集體意識。吳江市委常委、盛澤鎮黨委書記李建炯堅定地說:“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紡織專家,人類永遠離不開紡織業,盡管紡織業目前遇到一定困難,但我們不左顧右盼,不東張西望,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設計創新,搶占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有利位置。”
以國際視野布局產業 世界級紡織基地再謀變
掃描盛澤這座知名紡織業重鎮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其成功崛起得益于在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抓住機遇不斷實現產業能級的飛躍。
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盛澤抓住機遇“搶飯碗”,承接了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轉移過來的先進裝備和技術,實現了傳統絲綢紡織產業的現代化。
恒力的發展歷程是盛澤紡織產業騰飛的生動寫照。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恒力還是個“小不點”,當時坯布價格一落千丈,最先進的噴水織機價格也從每臺12.8萬元掉到6.8萬元,恒力認準時機,咬牙買回800臺,不久后紡織業開始復蘇,恒力一下子實現爆發式增長。如今恒力已成為中國紡織行業的龍頭之一。
目前,盛澤以一鎮之域,集聚各類紡織企業2300多家,全鎮擁有無梭織機超過10萬多臺,形成了年產各類紡織品85億米、紡絲能力達到200萬噸以及印染后整理產能30億米的產業規模,“足以為全球每個人做一件衣服”。盛澤還有一個擁有6000多家紡織品貿易公司的東方絲綢市場,上萬種紡織品從這里流向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緊貼世界紡織產業鏈脈搏,讓盛澤以一鎮之力躋身世界紡織產業基地,而全球化發展思維也讓盛澤人對產業發展方向有著清醒的認識。
從量上說,盛澤人已把紡織做到了極致,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紡織業生產基地。但是這個基地的崛起是建立在生產要素高消耗基礎上的。盛澤人清醒地意識到,盛澤依然有一大批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狹小。與此同時,盛澤已幾乎沒有可供擴大生產的土地,環境成本瀕臨透支,招引勞動力更是捉襟見肘,比較優勢在喪失。如果不主動轉型,分秒必爭向紡織業上下游拉伸產業鏈,難免會在新一輪“產業洗牌”中落敗。
“紡織業是個國際依存度很高的產業,必須用國際視野進行產業布局。目前,盛澤的龍頭企業爭相向紡織業上游原料產業挺進,眾多的中小企業也紛紛研發流行面料。”盛澤鎮鎮長王益冰說。正是看到與國際同行的差距,讓盛澤紡織企業沒有陶醉于產能擴張,而是早早踏上了向產業高端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