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市場競爭加劇, 新上項目產品哪里去?
合成橡膠產能快速擴張,那么下游需求是否也將同步增長?對此,業內專家向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近幾年下游市場需求的增速將遠遠低于合成橡膠產能擴張的速度。
2011年2月,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橡膠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導綱要》,預計到2015年國內的合成橡膠需求量為469.5萬噸(其中異戊橡膠和杜仲膠分別為45萬噸和5萬噸),需求總量增加138萬噸。
“469.5萬噸這個數字是綜合下游企業和市場情況預計的結果,相對比較靠譜。這明顯小于屆時640萬噸的產能數字。”齊潤通說,“即使我們樂觀一些,假設‘十二五’國內合成橡膠表觀消費量能夠按年均7%的速度增長,需求量也就增加153萬噸,合成橡膠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在所難免。”
“現在很多企業搶著上項目,主要是因為看到‘十一五’合成橡膠需求快速增長帶來的市場空間和利潤,但是‘十二五’受經濟大環境和合成橡膠供過于求的影響,情況顯然不會一直樂觀。有的企業看到我國每年進口100多萬噸的合成橡膠,就認為可以與進口產品搶占市場,其實情況未必如此。”楊秀霞說。
楊秀霞告訴記者,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合成橡膠,包括一般貿易、來料加工和保稅區轉儲等方式,有些領域我國合成橡膠企業很難涉足。而且國外進口產品在品種、標號、質量等方面相比國內產品還有一定的優勢,短時間內難以被國內產品取代。
“2011年,盡管來自其他多數國家的合成橡膠進口量均有所下降,但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卻與上年持平,因為從該國進口的合成橡膠產品多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楊秀霞告訴記者。
事實上,國外很多合成橡膠企業也瞄準了中國市場,有意與國內企業展開競爭。“就拿丁基橡膠來說吧,世界新建裝置將全部落在亞洲,除了中國外,新加坡、沙特等國都將有新增產能,全球整體供大于求。與國內裝置相比,沙特具有原料優勢,生產成本低;而2010年中國與東盟組建的自由貿易區啟動后,從新加坡進口合成橡膠產品是零關稅,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中國合成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文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