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浙江省高校學費標準調整聽證會上,相關部門表示,浙江省從2014年秋季開始,將出臺新的高校學費收費標準。按調整后的基準價測算,調整后的平均學費將達到6483元,相較過去提高15.22%。部分高校代表表示,近年來辦學成本逐年提高,還貸付息壓力不斷增大,高校不堪重負,“所以學費漲價是必要的,無可厚非”。
大學漲學費,其影響的范圍之廣,遠超過其他社會化服務收費標準的調整。尤其對于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困難的學生而言,學費總體提高15.22%,給家庭增加的壓力也不是一星半點。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國內高校正式迎來新一輪學費“漲價潮”。去年,廣西、湖北、天津等地先后上調了高校學費。今年以來,江蘇、貴州、寧夏等省市也已經調整過公辦高校的學費標準。其中,寧夏的學費漲幅甚至高達62.2%,被外界指責為“只顧搶錢”。
高校為何忙于漲學費?最根本的原因自然在于其運行成本的增加,以及龐大的負債率。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全國1164所公辦高校,總負債超過2600億元。提高學生的學費,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學校增加收入。但問題是,高校本身具備公益性質,和企業、風景名勝區并不一樣。因此,試圖依靠提高收費來還債并不可取。
歸根結底,這和當前國內高校的治校理念和收入渠道有關。自從大學啟動大規模擴招以來,眾多高校也開始“大拆大建”。教學樓、辦公樓一個比一個華麗,但學生宿舍和自習室卻少見改善;引進的海外高端人才越來越多,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就業培訓等卻少予關注。
另外,國內高校的資金來源相對單一,多來自中央政府或地方財政撥款。反觀歐美國家,許多高校的資金多來自基金會、企業家及校友的捐助等。從這一點來說,國內的高校也應該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合理安排行政運營費用,而非一味地靠從學生身上“吸血”來還債。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個人以為,一所好的學校,除了擁有好的學者,也應該擁有善于體諒學生疾苦的管理者。因此,從這一點來說,高校學費“漲價風”該休矣。
- 2019年度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候選項目/候選人審查結果公布 | 多項高分子材料類項目入選 2019-07-24
- 2017年度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 | 高分子科學相關項目 2017-12-04
- “雙一流”政策你真的讀懂了嗎?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