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5-11-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牛利研究員等圍繞二維石墨烯材料理論設計、制備合成、性質表征以及其在電分析化學領域的應用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設計制備了石墨烯片層、薄膜和石墨烯雜化材料,并進一步探索了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的化學結構特征和反應機理,將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應用在傳感分析、復合材料以及能源環境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日前該成果榮獲2015年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石墨烯是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結構的一種碳質新材料,因具有極好電學、力學、熱學以及光學性能,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學檢驗、食品安全、能源環境、電子信息、化學傳感等領域。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科研人員針對傳統氧化剝離法產率低、缺陷多、可控性差等問題,率先提出微波輔助氧化插層剝離法,該方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而且易于放大,容易實現批量化制備高導電性、高透過率的石墨烯材料;首次在國際上采用電化學還原石墨烯氧化物制備二維單層石墨烯膜,可以在導電和不導電基底上形成任何尺寸的不同圖形,且制備簡單有效,特別是在柔軟的塑料上形成薄膜,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采用水/油兩相界面自發生長的方法實現了石墨烯納米片層完全轉移到界面上成膜,并能快速地轉移到各種基底上,所制備的石墨烯納米膜顯示出可調的光學透明性和導電性,以及高度可逆光誘導的轉換,這些特征為未來石墨烯在納米器件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利用物理吸附、化學接枝以及物理/化學復合修飾方法對石墨烯材料進行化學衍生和改性,發展了殼聚糖、偶氮染料、離子液體、硅烷、二茂鐵、聚乙烯吡咯烷酮、磷脂單層膜、聚賴氨酸、聚乙烯亞胺、金屬納米材料、光催化活性材料等多種具有特殊性能的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詳細研究了這些材料的化學結構特征,并對反應機理進行了初步探索;領先探索了新型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在電極界面修飾、分析傳感及能源領域等方面的應用。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科研人員在石墨烯改性及其應用方面的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近五年發表文章總計104篇,SCI他引總計7400余次,20篇核心論文SCI他引4652次,8篇代表論文SCI他引2556次。其中兩篇論文在2009年Anal. Chem.發表的7972篇論文中SCI引用排名分別列第一、第二位,基于石墨烯的葡萄糖檢測的論文被評為2011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的論文。關于DNA檢測的論文入選Science Watch: What’s Hot in Chemistry (Top ten list)。至2014年年底,這兩篇論文在2009年以來發表在Anal. Chem.的所有論文引用排名第二、第三位。
石墨烯是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結構的一種碳質新材料,因具有極好電學、力學、熱學以及光學性能,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學檢驗、食品安全、能源環境、電子信息、化學傳感等領域。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科研人員針對傳統氧化剝離法產率低、缺陷多、可控性差等問題,率先提出微波輔助氧化插層剝離法,該方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而且易于放大,容易實現批量化制備高導電性、高透過率的石墨烯材料;首次在國際上采用電化學還原石墨烯氧化物制備二維單層石墨烯膜,可以在導電和不導電基底上形成任何尺寸的不同圖形,且制備簡單有效,特別是在柔軟的塑料上形成薄膜,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采用水/油兩相界面自發生長的方法實現了石墨烯納米片層完全轉移到界面上成膜,并能快速地轉移到各種基底上,所制備的石墨烯納米膜顯示出可調的光學透明性和導電性,以及高度可逆光誘導的轉換,這些特征為未來石墨烯在納米器件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利用物理吸附、化學接枝以及物理/化學復合修飾方法對石墨烯材料進行化學衍生和改性,發展了殼聚糖、偶氮染料、離子液體、硅烷、二茂鐵、聚乙烯吡咯烷酮、磷脂單層膜、聚賴氨酸、聚乙烯亞胺、金屬納米材料、光催化活性材料等多種具有特殊性能的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詳細研究了這些材料的化學結構特征,并對反應機理進行了初步探索;領先探索了新型石墨烯及其雜化材料在電極界面修飾、分析傳感及能源領域等方面的應用。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科研人員在石墨烯改性及其應用方面的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近五年發表文章總計104篇,SCI他引總計7400余次,20篇核心論文SCI他引4652次,8篇代表論文SCI他引2556次。其中兩篇論文在2009年Anal. Chem.發表的7972篇論文中SCI引用排名分別列第一、第二位,基于石墨烯的葡萄糖檢測的論文被評為2011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的論文。關于DNA檢測的論文入選Science Watch: What’s Hot in Chemistry (Top ten list)。至2014年年底,這兩篇論文在2009年以來發表在Anal. Chem.的所有論文引用排名第二、第三位。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寧波材料所王震/閻敬靈團隊 JMCA: 聚酰亞胺/石墨烯氣凝膠的分級多孔結構實現力學和電磁屏蔽兼容 2025-06-19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測的應用 2025-05-28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陜師大楊鵬教授團隊 Adv. Mater.:通過超薄蛋白質納米膜穩定柔性器件上的金屬涂層 2024-11-18
- 東華大學武培怡/劉艷軍團隊 Nat. Commun.:雙重降噪且選擇性識別人聲的仿生鼓膜 2024-10-17
- 河南師大遠冰冰、深大牛青山 Nat. Commun.:具有增強有效篩分孔徑的聚酰胺納米膜的設計新策略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