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改革是高?焖侔l展的推進劑
2016-04-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實驗室作為大學的心臟,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協同創新、服務地方的重任,是高校建設發展的基石。以往,高校實驗室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首先,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體制落后。美國高校實驗室實行的是獨立自治的管理體制,實驗室作為一個獨立實體,互不干涉,這樣避免了因權責不明或跨級越權而產生的麻煩;日本高校實驗室實行的是二級三層次管理體制,學部和學校管理不同層次的實驗室,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服務,這樣有效地提高了使用率;而我國實行的是上下級直屬關系的管理模式,這樣導致權力責任過于集中,容易產生隸屬矛盾的問題。
第二,產權關系導致實驗室建設重復浪費。我國高校實驗室實行“學校—學院—實驗室”的三級管理體制,產權歸學校,管理歸學院,使用權歸實驗室,專屬特征明顯。由于建設經費的多頭管理和封閉使用,導致出現儀器設備重復購置、使用效益低下等問題。
第三,隊伍不完善導致實驗室服務質量低下。國外實驗室通常建設有一支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的隊伍,技術人員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管理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我國高校實驗室角色分配松散,較少配備專職人員,往往由任課教師承擔實驗教學和管理,學術重擔導致其不能全身心投入,而雇員制實驗員專業基礎相對薄弱,更像是儀器設備的保管專員,而不是具有專業背景的管理專員。
為了破解實驗室困局,可從以下六個方面改革:
首先,實施固定資產有償使用制度,科學調控資源配置。根據“量有為用,量需調控”的原則,優先考慮教學和科研發展需求,保障基礎,對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平臺、項目及人才引進等政策予以傾斜。通過有償使用,可以促使教師釋放“可用可不用”的資源,供學校總體調控;通過調控,厘清教學型和科研型實驗室的空間、儀器設備等資源;通過厘清,學校總體協調實驗室空間,為新引進人才保障實驗室等硬件條件;通過保障,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樹立“多功能、集約化”建設理念,提高使用效益。為突出特色和提高資源利用率,高校應全面統籌學科資源,實施優先發展策略,改變實驗室越多越好、越全越好的陳舊觀念,學習國外知名實驗室的建設經驗,突出“精”和“巧”,使實驗室做到“一室多用,分時復用”,節省空間和經費,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促進資源的整合共享。
第三,引入網絡預約系統,促進管理智能化、透明化。隨著高校數字化校園系統的不斷完善,建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預約方式,它將解決設備管理人員人工接受預約、安排和費用結算的現狀,通過網上預約系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設備維護和測試分析上,改善因信息渠道不暢通,影響設備開放共享使用的狀況,以及因預約先后、登記錯誤或費用計算引起的糾紛等問題,確保委托人員“有需而約,約則有用”。同時,用戶可以通過預約系統對設備管理人員的服務進行評價,該評價與人員勞務補貼直接掛鉤,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
第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實驗室可將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制作成動畫或視頻形式,放置在網站系統,供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可通過實時錄播系統,將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操作過程同步播放到教室,供學生熟悉操作程序,理解實驗目的和意義。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教師在保證傳統授課方式的基礎上,還應采取案例式、研討式、啟發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加強實驗教學考核,嚴格把關,避免形式主義,鼓勵學生敢于創新。
第五,加強實驗室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高校應高度重視實驗室隊伍建設,提高薪酬待遇,打通職稱晉升通道,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發展穩定的隊伍?蓪⑵鋭澐譃閷嶒灲虒W人員、實驗技術人員、實驗管理人員、實驗輔助人員四類,邀請知名教授承擔部分實驗教學課程,聘請熱心實驗室建設的中青年教師兼職擔任實驗技術人員,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過程;設置實驗管理專職人員,協調實驗課程、儀器設備的使用安排;聘任部分優秀研究生作為實驗輔助人員,協助管理實驗室具體事務。
第六,加強軟實力建設,凝練實驗室文化品質。實驗室軟實力是指實驗室所擁有的一切精神性力,它包含精神、制度、環境三個方面。精神文化表現在實驗室的治學理念、發展戰略、價值觀念,制度文化表現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運行機制,環境文化表現在工作環境、建筑風格、學術氛圍。因此,實驗室需要挖掘治學傳統,培育符合時代精神和現代科學發展規律的實驗室文化,樹立科學嚴謹的實驗室精神;破除陳舊制度,堅持合理制度,不斷創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條件,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優化環境建設,集中展示實驗室的發展歷程、文化底蘊、研究成果、人才培養質量等內容,體現實驗室特色,增強軟實力的感召力,從而吸引匯聚社會多方資源,推動實驗室跨越式發展。
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一項既艱巨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作,共同獻計獻策,充分挖掘實驗室在培養創新型人才過程中的潛能,為國家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
首先,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體制落后。美國高校實驗室實行的是獨立自治的管理體制,實驗室作為一個獨立實體,互不干涉,這樣避免了因權責不明或跨級越權而產生的麻煩;日本高校實驗室實行的是二級三層次管理體制,學部和學校管理不同層次的實驗室,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服務,這樣有效地提高了使用率;而我國實行的是上下級直屬關系的管理模式,這樣導致權力責任過于集中,容易產生隸屬矛盾的問題。
第二,產權關系導致實驗室建設重復浪費。我國高校實驗室實行“學校—學院—實驗室”的三級管理體制,產權歸學校,管理歸學院,使用權歸實驗室,專屬特征明顯。由于建設經費的多頭管理和封閉使用,導致出現儀器設備重復購置、使用效益低下等問題。
第三,隊伍不完善導致實驗室服務質量低下。國外實驗室通常建設有一支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的隊伍,技術人員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管理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我國高校實驗室角色分配松散,較少配備專職人員,往往由任課教師承擔實驗教學和管理,學術重擔導致其不能全身心投入,而雇員制實驗員專業基礎相對薄弱,更像是儀器設備的保管專員,而不是具有專業背景的管理專員。
為了破解實驗室困局,可從以下六個方面改革:
首先,實施固定資產有償使用制度,科學調控資源配置。根據“量有為用,量需調控”的原則,優先考慮教學和科研發展需求,保障基礎,對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平臺、項目及人才引進等政策予以傾斜。通過有償使用,可以促使教師釋放“可用可不用”的資源,供學校總體調控;通過調控,厘清教學型和科研型實驗室的空間、儀器設備等資源;通過厘清,學校總體協調實驗室空間,為新引進人才保障實驗室等硬件條件;通過保障,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樹立“多功能、集約化”建設理念,提高使用效益。為突出特色和提高資源利用率,高校應全面統籌學科資源,實施優先發展策略,改變實驗室越多越好、越全越好的陳舊觀念,學習國外知名實驗室的建設經驗,突出“精”和“巧”,使實驗室做到“一室多用,分時復用”,節省空間和經費,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促進資源的整合共享。
第三,引入網絡預約系統,促進管理智能化、透明化。隨著高校數字化校園系統的不斷完善,建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預約方式,它將解決設備管理人員人工接受預約、安排和費用結算的現狀,通過網上預約系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設備維護和測試分析上,改善因信息渠道不暢通,影響設備開放共享使用的狀況,以及因預約先后、登記錯誤或費用計算引起的糾紛等問題,確保委托人員“有需而約,約則有用”。同時,用戶可以通過預約系統對設備管理人員的服務進行評價,該評價與人員勞務補貼直接掛鉤,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
第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實驗室可將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制作成動畫或視頻形式,放置在網站系統,供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可通過實時錄播系統,將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操作過程同步播放到教室,供學生熟悉操作程序,理解實驗目的和意義。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教師在保證傳統授課方式的基礎上,還應采取案例式、研討式、啟發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加強實驗教學考核,嚴格把關,避免形式主義,鼓勵學生敢于創新。
第五,加強實驗室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高校應高度重視實驗室隊伍建設,提高薪酬待遇,打通職稱晉升通道,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發展穩定的隊伍?蓪⑵鋭澐譃閷嶒灲虒W人員、實驗技術人員、實驗管理人員、實驗輔助人員四類,邀請知名教授承擔部分實驗教學課程,聘請熱心實驗室建設的中青年教師兼職擔任實驗技術人員,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過程;設置實驗管理專職人員,協調實驗課程、儀器設備的使用安排;聘任部分優秀研究生作為實驗輔助人員,協助管理實驗室具體事務。
第六,加強軟實力建設,凝練實驗室文化品質。實驗室軟實力是指實驗室所擁有的一切精神性力,它包含精神、制度、環境三個方面。精神文化表現在實驗室的治學理念、發展戰略、價值觀念,制度文化表現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運行機制,環境文化表現在工作環境、建筑風格、學術氛圍。因此,實驗室需要挖掘治學傳統,培育符合時代精神和現代科學發展規律的實驗室文化,樹立科學嚴謹的實驗室精神;破除陳舊制度,堅持合理制度,不斷創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條件,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優化環境建設,集中展示實驗室的發展歷程、文化底蘊、研究成果、人才培養質量等內容,體現實驗室特色,增強軟實力的感召力,從而吸引匯聚社會多方資源,推動實驗室跨越式發展。
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一項既艱巨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作,共同獻計獻策,充分挖掘實驗室在培養創新型人才過程中的潛能,為國家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劉毅和費林德斯大學Michelle L. Coote 合作 JACS:通過調控芳香性重定向拓撲化學聚合路徑 2025-04-20
- 中科大鄒綱/張紅莉、蘇州實驗室陳忻 Nat. Commun.: 結合可編程結構色與可切換圓偏振發光的動態多模態信息加密 2025-03-12
- 煙臺黃渤海實驗室喬竹輝研究員和房震副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 纖維素納米晶光電雙響應傳感凝膠 2025-02-11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東華大學王宏志/EMPA趙善宇 AFM:自適應溫度響應的纖維諧振器超面料 - 實現零能耗熱管理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