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3D打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2016-10-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9日報道,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新人工組織可用來從體外幫助腎臟功能受損的患者,以及在藥物研發中測試新藥毒性,向獲得可移植人工腎臟邁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制造人工腎臟,但20多年過去,仍無法攻克人體腎臟復雜的三維結構和內部蜂窩狀構造帶來的巨大挑戰。近端小管是腎小管中最長最粗的一段,是原尿中幾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質以及大部分水、離子和尿素等物質的“重吸收”場所。
全新人工近端小管組織是路易斯實驗室利用他們早期開發出的創新性生物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生物打印技術利用多種不同的凝膠狀“墨水”,打印完畢后取出墨水,留下中空管道,再向空管內加入細胞,就可發育出想要的組織。該技術可用來打印人體不同組織內的復雜結構,包括維持組織活性的血管系統。
全世界罹患慢性腎病的人口高達10%,其中數百萬患者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但透析機畢竟不能代替腎臟,往往讓病人非常痛苦。他們希望能通過腎臟移植解除痛苦,但因腎源短缺,每年只有1.6萬人能有幸接受腎移植。路易斯表示,有了人造近端小管,理論上就可以合成出整個腎臟,或許再過幾年,3D打印腎臟就可供患者移植了。
目前,3D打印近端小管具有廣泛的醫學用途,比如,可構造測試藥物效果的體外模型;可用來開發幫助腎透析患者的體外裝置;另外,大約20%的藥物因對腎臟具有毒性而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失敗,用人工腎臟組織體外檢驗藥物毒性可避免人體臨床試驗的巨大耗費等。
原文鏈接: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2691/3-d-printed-kidney-parts-just-got-closer-to-reality/?utm_campaign=internal&utm_medium=homepage&utm_source=top-stories_3&set=602677
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制造人工腎臟,但20多年過去,仍無法攻克人體腎臟復雜的三維結構和內部蜂窩狀構造帶來的巨大挑戰。近端小管是腎小管中最長最粗的一段,是原尿中幾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質以及大部分水、離子和尿素等物質的“重吸收”場所。
全新人工近端小管組織是路易斯實驗室利用他們早期開發出的創新性生物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生物打印技術利用多種不同的凝膠狀“墨水”,打印完畢后取出墨水,留下中空管道,再向空管內加入細胞,就可發育出想要的組織。該技術可用來打印人體不同組織內的復雜結構,包括維持組織活性的血管系統。

目前,3D打印近端小管具有廣泛的醫學用途,比如,可構造測試藥物效果的體外模型;可用來開發幫助腎透析患者的體外裝置;另外,大約20%的藥物因對腎臟具有毒性而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失敗,用人工腎臟組織體外檢驗藥物毒性可避免人體臨床試驗的巨大耗費等。
原文鏈接: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2691/3-d-printed-kidney-parts-just-got-closer-to-reality/?utm_campaign=internal&utm_medium=homepage&utm_source=top-stories_3&set=602677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浙江大學吳晶軍、方子正團隊 Adv. Mater.:3D打印超強韌可修復彈性體 2025-07-07
- 南理工/國科大杭高院王杰平、南理工易文斌等 Nat. Commun.:可消除光固化3D打印層紋的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研究 2025-07-03
- 昆士蘭大學喬瑞瑞團隊 Adv. Mater. 綜述:納米復合材料的創新制備與應用 - 從傳統合成到先進3D打印技術 2025-06-25
- 南京大學鼓樓醫院趙遠錦教授和復旦大學商珞然教授團隊合作AM:在仿生腎臟芯片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2020-11-17
- 廈門大學左正宏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馬少華團隊合作《Small》:揭示黑磷量子點誘發腎臟損傷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機制 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