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預計了全球太陽能電池實際性能。圖片來源:《焦耳》
兩類太陽能電池在熱帶地區的能量輸出可能有5%或更多的差異。目前,大部分新興的太陽能電池市場都位于這一地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預測了世界各地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并指出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太陽能會受溫度和大氣中水分的影響而變化。近日發表在《焦耳》雜志上的論文,強調太陽能產品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
此外,研究人員還開發出一個開源工具。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副教授Tonio Buonassisi說:“我們研究了位置和技術因素,提出了一個預測太陽能電池板能量輸出的框架。如果你有一種太陽能新技術,你可以看到你的技術在哪里更好。”
為了演示該框架如何工作,研究人員將來美國和新加坡的太陽能電池位置數據,與用1年的衛星天氣數據繪制出的太陽能電池戶外最佳位置圖相結合,分析了硅和碲化鎘兩類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發現,在炎熱潮濕的新加坡,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比硅電池產生的能量多5%。其他高電子帶隙的材料也可能有類似趨勢,如砷化鎵或金屬鹵化鈣鈦礦。
“目前,開發人員用來預測太陽能電池板產能和太陽能系統規劃的工具通常是昂貴和不準確的。”麻省理工學院光伏研究實驗室助理研究員Ian Marius Peters說,“它們不準確的原因是,它們是為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溫帶氣候地區開發的。”
感興趣的用戶可以下載該工具,然后輸入他們自己的位置和不同類型的太陽能電池信息,從而確定他們的太陽能電池在哪里工作最好,或者應該在他們的位置使用哪種類型的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不同的太陽能電池思考方式,這些電池通常被描述為在實驗室條件下能產生多少能量,而不是在特定環境中的實際情況。
論文鏈接:http://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17)3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