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首屆學生“學術文化節”開幕
2007-10-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10月21日晚,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首屆學生“學術文化節”正式開幕。本次學術文化節由研究生院團委和研究生院學生會聯合舉辦,旨在立足于中國科學院良好的科學技術氛圍,弘揚高尚健康的學術精神和學術道德,從多角度闡述新一代中國研究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追求,并培養廣大同學的學術文化綜合素質。 今年的“學術文化節”的活動安排豐富多彩,異彩紛呈。貫穿其中的主題活動主要包括:“新中國科技歷程回顧專題講座”,回顧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國幾代科學家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開創新中國科技事業的偉大歷程;“百年華裔科學家紀念講座”,追尋從兩岸四地走出而遍布全球的華裔科學家在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的足跡;“中科院學術之星大講堂”,講述科學院的故事,講述科學院的學術精神,我們自己的學術之路;“歷史的天空”知識競賽,“我們的天空”征文大賽,“我們看世界”科院論壇等。 學術文化節的開幕式邀請到著名學者范良藻先生作為主講嘉賓,中科院研究生院團委書記劉紅雨老師致詞。劉老師在致詞中表示,希望能把秋季學期的學生學術文化節和春季學期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辦成研究生院學生會自主舉辦的兩大學生活動的品牌,一方面培養研究生院學子們嚴肅的科學學術精神,另一方面也能為活躍研究生院的校園文化氛圍添姿添彩。 范良藻先生懷著對學術精神的執著追求,學術道德的大力弘揚以及對廣大研究生院學子的殷切關懷,做了近兩個小時的關于中國未來學術走向的精彩報告。范良藻以中國為何一直拿不到諾貝爾獎為起因,以“漢芯”事件為索引,以當前研究生與導師的特殊關系為背景,言辭犀利,針砭時弊,把矛頭直指當前存在的學術腐敗與學術官僚等丑惡現象。 他指出,中國不是沒有科研的人才和氛圍,也不是國家對于科研的投入不夠多,關鍵在于咱們的科研體制不夠健全。他強調說,在科學發現、發明以及創新面前人人權力平等,諾貝爾獎的獲得靠得不一定是學術權威或者泰斗,而更有可能是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做出來的偉大發現,國內應該營造一種自由、自主的學術之風。 報告結束后,范良藻與同學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和討論,并就大家關心的中國何時能獲諾貝爾獎這一問題表示,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中國科學家將不止一人會獲得諾貝爾獎。 本次“學術文化節”的系列活動將在未來的兩個月內陸續展開。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曉靖)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