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5月16日在北京發布。浙江大學國際論文發文數量位居中國高校首位。高被引論文數方面,清華大學最多。
國內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浙大65387篇居首,國科大、上交大緊隨其后
國際論文規模,即該學科領域內各高校的國際論文發文量與被引次數。從國內各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來看,浙江大學以65387篇發文量位居內地高校第1位,近幾年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以63283篇發文量緊隨其后位居第2位,上海交通大學62180篇位居第3位,發文量進入前十名的高校還包括清華大學57054篇、北京大學56983篇、復旦大學43155篇、中山大學37803篇、四川大學37240篇、南京大學37173篇、華中科技大學36465篇。
十年來高校被引論文數清北分列一、二名,總發文數量居首的浙大排名第三
根據ESI數據庫的界定,高被引論文指近十年來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數是成果層面的指標。《報告》顯示,在這209所高校中,清華大學以1091篇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高校第1位,北京大學以1061篇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高校第2位,而總發文量第1的浙江大學在ESI高被引論文數中位列高校第3位,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進入前十。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于2012年,因此2012年之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未計入其中。
高校被引論文主導科學家數清華522位高居第一,華南理工240位強勢進駐前八
創新人才,即主導科學家數量。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科學家數是人才層面的指標。并非學校有論文入選ESI數據庫就一定起主導作用,因此,《報告》統計了200余所高校ESI論文發布的主導科學家數量,其中,清華大學以552位主導科學家高居高校榜首,浙江大學與北京大學分別以474位和460位主導科學家位列高校2、3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進入高校前十。值得注意的是,華南理工大學以240位主導科學家位列第8,表現強勢!
進入ESI前1%北大21個學科位居榜首,浙大與中大同有18個學科分列二、三位
截至2017年2月28日,中國大陸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個學科入選ESI前1%高被引學科。學科領域則將學科劃分為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與商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材料科學、數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綜合交叉學科、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物理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社會科學總論學科。
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學科數是學科層面的指標,《報告》統計顯示,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位居高校第1位,浙江大學與中山大學同有18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占據高校2、3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進入高校前十。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發布 2018-05-17
- 聯合國“學術影響力”全球倡議活動正式啟動 20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