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中國科學》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進展
2018-09-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形狀記憶聚合物作為一種新興的智能材料能夠記憶暫時形狀,并在外界激勵條件下主動回復到初始形狀。基于靜電紡絲技術,將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制備成纖維結構,實現熱、電、光、PH、水、磁及電效應等激勵變形過程,在生物醫療、智能紡織、傳感、驅動等方面應用廣泛。近年來,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和關注。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就近10年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的制備技術、結構形貌、驅動方法及其生物醫學應用進行了系統論述。文章總結了由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的多種結構,包括無紡、核殼、中空、取向纖維等結構(Fig3)及其不同的驅動方式,包括熱驅動、磁驅動、水驅動等驅動方法。隨后,文章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在骨組織支架、骨組織修復、神經支架(Fig10)及細胞培養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系統總結。最后,該團隊對目前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其他結構在血管直接、氣管支架、骨修復藥物及細胞載體、動脈瘤、血栓和心臟貼片等醫學領域中的應用進行了概括,并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圖3 不同結構的纖維無紡結構(a)[30];核殼結構(b)[33];中空結構(c)[34]和取向纖維(d)[37]
圖10 在第9天,在(A)P5,(B)P5C0.5,(C)P5C1和(D)P5C2納米纖維上培養PC12細胞表達的NF200[45]
形狀記憶聚合物微納米纖維膜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進展相應文章發表于《中國科學:技術科學》雜志上,相信這篇綜述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南京醫科大學胡本慧團隊 Adv. Sci.:體驅緩塑 - 低電壓刺激延緩心臟重構進程的外周神經電極 2024-12-17
- 蘭州化物所王齊華團隊 Small:探索4D打印形狀記憶聚合物的自適應性 2024-09-13
- 山東大學王旭教授 Adv. Sci.:受含羞草啟發具有高能量密度與可多重回收的體溫響應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網絡 2024-08-18